在历史建筑中,这些影像讲述着可触可感的外滩

[综合] 时间:2024-04-29 21:51:0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176次

原标题:在历史建筑中,历史这些影像讲述着可触可感的建筑外滩

《外滩源》 陆杰1990年拍摄

东方网记者包永婷12月18日报道:关于外滩的故事,存在于小说中,中影存在于影像中,像讲但还有更多可能性。可触可感12月18日,历史艺术特展“回望:外滩的建筑9个隐身片段”在洛克·外滩源正式开幕。9位艺术家用个性化的中影感受和表达,带领着观众回看和讲述可以触摸和感知的像讲、丰富而独特的可触可感外滩。区别于现代艺术展中惯常的历史“白盒子”空间,展览在4栋历史建筑——女青年会大楼、建筑哈密大楼、中影协进大楼、像讲兰心大楼中同时呈现。可触可感

步入女青年会大楼三楼的主展厅,迎面而来的是一张摄影师徐明收集的、拍摄于1925年至1927年间的上海历史照片。策展人施瀚涛介绍,这张照片拍摄的场景正是今天展览所在位置从窗口向外看到的场景。有别于外滩正面留存众多的历史影像,作为外滩第二立面的圆明园路全景非常罕见。

徐明还为此次展览带来了20张老照片,让观众得以了解外滩早期的空间形态和日常生活场景。他表示,“城市考古长期的理念,就是将不可见的历史可视化,实现时间维度的纵向游历,丰富普通人对自己脚下土地的认知,进而激发所有人对故土的自豪与真切的热情。”

《外滩见证》 沈忠海摄

艺术家们珍贵的历史影像和第一手资料照片,让观众身处当下,感受现实中的外滩源区域所经历的沧桑变化。建筑媒体人沈忠海见证了外滩源改造的过程,并用照片持续记录了12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前的整一年,这座工地每天都是热火朝天。不同工种、不同职能的建设者穿梭往来。此次展览展出的近150幅工人的肖像,记录下这一段城市发展的历史。

航拍外滩 陆杰1983年拍摄

作家孙甘露 陆杰2006年拍摄

摄影家陆杰用相机记录上海已有40多年。在协进大楼一楼,他的照片呈现了俯瞰视角下上海的变迁和上海独一无二的人文气质。展览中,上海作家孙甘露、沈宏非的影像让人印象深刻。陆杰借用了电影的手法拍摄了这两位作家在改造前的外滩源地区的环境肖像。2006 年,陆杰将为孙甘露拍摄的场景选择在上海大厦 18 楼的大平台以及改造前的外滩源。沈宏非的拍摄,则选在和平饭店后面的滇池路,那里是沈宏非童年成长的地方。拍摄过程中,陆杰用掉了大量的反转胶片,隐喻着城市中个体与空间之间对峙、凝视、游荡、侧身隐匿等各种微妙关系,同时也呼应了孙甘露“此地是他乡”这一主题。

展览地图

在兰心大楼一楼,一张泛黄的兰心大戏院的演出节目单,将一段个人的家族故事徐徐道来。司徒嘉怡的曾祖父曾担任江南造船厂总工程师,也是一位业余小提琴制琴师,他的儿女们有四位成为了专业演奏家。而展出的演出节目单正是司徒嘉怡祖辈四人的家族音乐会。当时兰心大戏院已经搬到茂名南路上,而展览所在的兰心大楼是兰心大戏院原址所在。

施瀚涛表示,从外滩源到整个外滩地区是上海这个现代城市的发源地,也见证了这个城市现当代历史的演 变。影像的本质也不在于画面中的人和物,而是曾经在照相机后面的, 以及今天站在画面前的人。“当观众从街道走进建筑内部,发现意想不到的故事,而当他们通过窗户回望外滩时,更丰富的时空对话由此发生。”

展览将持续到2022年2月27日,观众可近距离的走近建筑、解读艺术。随着洛克·外滩源明年全面开街,将探索更多艺术的可能性。

(包永婷)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