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 >《民情日记》里的“对勾” 正文

《民情日记》里的“对勾”

[焦点] 时间:2024-05-07 04:57:4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159次

原标题:《民情日记》里的对勾“对勾”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下贡麻乡索合青村,问起严顺治是民情怎样一个人时,牧民群众都会竖起大拇指,日记夸赞他为人热情、对勾敢说敢做、民情乐于助人,日记藏语说得也很溜。对勾

严顺治是民情果洛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执法大队干部。2018年4月严顺治以“第一书记”的日记身份来到索合青村,担负起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对勾重任。他说:“打好脱贫攻坚战,民情首先要把党的日记惠民政策向群众讲清楚。如果政策宣传不到位,对勾那么群众的民情脱贫积极性从何而来?”

治病抓药,把脉问诊是日记关键。为找准扶贫方向,严顺治坚持多走、多看、多问。“多去村里走走看看,多看看村里牧民的生活状况,了解牧民的生活所需,多问问村‘两委’班子成员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和村民对相关扶贫政策的了解程度。”严顺治告诉记者。带领群众致富,关键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组织。在吃透村情,摸透民意后,严顺治从基层党组织抓起,坚持“管肚子与管脑子”同步推进,把强化村党支部建设,提升党支部战斗力作为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把讲好政治故事,传达好党和政府声音作为增强群众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关键性工作去抓。充分发挥自己懂政策、懂双语,熟悉基层工作的优势,经常组织支部学习会,传达党的重大方针政策。逐户开展政策法规宣讲,经过两年的努力,支部党员主动学习、主动谈认识体会已成为支部组织生活的长效机制,群众主动参加政策学习已成为一种新常态,他所在的支部连续两年没有发生一起群众投诉,他所在的村两年未发生一起治安刑事案件,没上交一件疑难纠纷。

因为熟悉基层工作,严顺治从一开始就把精准识别、公开透明作为争取群众认可的关键环节来抓,紧紧抓住精准识别第一关,并充分考虑无房(危房)、重病、残疾、因病返贫、因学致贫、无劳动能力等困难家庭实际情况,精准识别特困户11户,精准扶贫建档立卡82户332人。

“严书记来了以后,我们的思想发生了改变,钱包鼓起来了,生活质量也越来越好了。”说起严顺治,牧民们称赞他为铁汉子。

索合青村属于典型的高山山地,村民以前主要靠养殖、挖虫草、挖蕨麻、打零工来维持生计;打零工自身缺技术,时间短、工资低;自家养殖规模小,有些牧民家的牛羊由于无专人照看,牲畜病死、摔死的事件时有发生。随着走访调研的不断深入,一系列新问题也随之而来,村饲草基地资金问题亟待解决;困难户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问题迫在眉睫;妇女群众想成立乡妇女之家的愿望迫切;野生蕨麻销量渠道需要扩展;不能外出务工人员的创收问题也要“快马加鞭”……密密麻麻的问题都被严顺治认真仔细地记录在《民情日记》中。

长期在基层工作,严顺治深知基层干部最佩服能干实事、敢作敢为的“领头羊”。脱贫攻坚不能纸上谈兵,作为“第一书记”不能只喊口号、不抓落实。牧民增收致富是头等大事,他克服等、靠、要思想,主动进攻,充分利用在州县工作的有利条件,多方协调争取,磨“破”了嘴皮子、跑“断”了腿,最终顺利引进一家企业在甘德县“安家”,企业可谓以“风驰电掣”的速度落了户,也在第一时间帮助索合青村农牧民销售野生蕨麻1000公斤。

“用情用心用力工作,群众的认可是对自己最好的褒奖。”严顺治经常说,他是农民的儿子、又是普通的“果洛二代”,他最清楚群众需要什么,顾虑什么,只有和群众一条心,用情用心用力工作,为群众排忧解难,群众才能认可你。 “严书记来我村驻村帮扶二年来,时时处处想着为群众办实事,想尽办法解决大家的困难,是个干实事的人。我们有什么困难都喜欢找他去商量。”村民们纷纷说。

不断深入基层使严顺治了解到,索合青村大部分牧民群众由于世代过着游牧生活,加之语言及生活习惯的制约,很多村民在主观上存在着不愿外出、不敢外出的情况。“既然村民‘出不去’,那我们就负责把招聘会‘引进来’。”2018年8月,在驻村干部的大力配合下,经他多方协调、牵线搭桥,玛沁县格桑花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带着48个就业岗位驱车上百公里,赴下贡麻乡开展了有史以来第一次乡村招聘会。11名贫困家庭劳动力在现场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并成功实现就业。

在严顺治的《民情日记》里,记录在册的一桩桩、一件件问题,随着扶贫工作队工作的不断深入,所记录的问题一项项地从日记本上勾除。他说:“看到每一个多出的对勾,就便多了一份心安。”第一书记是党服务基层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筑牢基层组织战斗堡垒的核心要素,工作上来不得半点懈怠,严顺治用自己的承诺与担当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躬行使命、燃情高原。(董 慧)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