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上学地理,语文课上学生物 北京高中有了新学法

[百科] 时间:2024-04-29 22:53:5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86次

原标题:英语课上学地理,英语有新语文课上学生物 北京高中有了新学法

世界上最干旱的课上地方是阿塔卡马沙漠,最潮湿的学地学法地方是位于卡西山地的乞拉朋齐……一篇英语阅读短文,同时成了学习世界地理的理语好素材。日前,文课在人大附中通州校区高一课堂上,上学生物地理老师和英语老师共同打造了一节“气候的北京‘最高级’”课程,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高中跨学科体验。

分析文本、英语有新了解极端气候的课上英语表达方式……在英语老师高卓群的带领下,课堂有条不紊地在推进。学地学法紧接着,理语一场分组互动将课堂推向高潮,文课同学们化身主持人、上学生物当地居民、北京政府官员,共同在一场气候变化论坛上探究极端气候的成因及影响,“今天的论坛还特意请来了气候专家为我们做专业解读。”掌声之后,地理老师王子怡化身“气候专家”登台亮相,从地理位置、气候类型等方面进行了极端气候成因分析。

从2019年开始,本市高中新生全面进入“四新”模式: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新教材、新高考。通州区被确定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市级示范区,人大附中通州校区被遴选为市级示范校之一。跨学科融合教学就是学校在突破传统教学方式上的新尝试。

“这样的跨界太新鲜了!”课程结束,学生还沉浸在这股新奇劲儿里。跨学科融合的初衷当然不只是新鲜,人大附中通州校区书记、常务副校长徐良云介绍,在新课程、新教材中,同一知识点出现在不同教材中的情况时有发生,“对于有的学生来说,自己就能很好地融会贯通;但是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会觉得散落在不同学科里的知识点很混乱,相互联系不起来。”在此背景下,学校鼓励各学科老师之间进行创新性的合作,让相同的知识在不同学科间流动起来。目前,跨界的探索已经覆盖了所有学科。比如,学生可以在英语和物理课上学习生活中的静电,在生物和化学课上揭开碳酸饮料的真面目,在数学和化学课上寻找生活中的酸碱指示剂……未来,学校还将对“跨界合作”的案例进行梳理,形成范本。

不只是人大附中通州校区,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多学科老师同上一节课成了不少学校的“新时尚”。比如,在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一堂由语文老师和生物老师共同执教的《实用类多文本阅读的过程与方法》,日前进行了校级公开课展示。

北京教科院课程中心课程二室主任江峰说,在知识大融通的时代里,跨学科的融合或将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和常态。在节省课时、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跨学科的融合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跨学科融合不能为了融合而融合,更不是不同学科知识简单的拼凑和混搭。”(牛伟坤)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