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地方融资环境 助力金融保市场主体 ——湖北省金融生态建设工作促进惠企纾困政策落地见效

[百科] 时间:2024-04-29 07:40:4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27次

原标题:优化地方融资环境 助力金融保市场主体 ——湖北省金融生态建设工作促进惠企纾困政策落地见效

2021年以来,优化全省金融生态建设工作积极贯彻省委、地方省政府“六稳”“六保”相关部署,融资发挥金融信用市州县创建抓手作用和各级成员单位政策合力,环境惠企强化机制、助力政策加强联动、金融金融建设见效跟进配套,保市北省为政银合作落地增效添力,场主促进推动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的体湖政策“上接天线”“下接地气”。

系列举措下,生态纾困 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取得显著成效。工作截至2022年3月末,落地全省市场主体同比增长7.97%,优化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25.4%,地方高于贷款平均增速近13个百分点;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贷款户数93.6万户,融资比2021年初增加25万户,增长33.08%;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4.87%,比2021年初下降38个基点。

发挥机制作用

“横”“纵”双向助推工作

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需要财税政策、产业政策与金融政策协同发力,也需要有效的机制层层传导压力,压紧压实责任。湖北金融生态建设依托“政府主抓、央行推动、银企双赢”的工作机制,在“横向协调成员单位”“纵向督办地方落实”两个维度上积极发挥作用。

整合目标,把稳保任务挂在图上。省金融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共22家成员单位,包括省发改委、省市场监管局、省财政厅等经济主管部门,人民银行武汉分行、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湖北银保监局等金融监管部门,以及工农中建等主要省级金融机构。省金融生态建设领导小组按照“齐抓共管、配套衔接”的思路,向成员单位全面征集金融保市场主体的工作要求。围绕省委、省政府相关部署,制定年度金融信用市州县创建指标体系,将政银两方政策导向和配套要求,整合转化为近30项创建指标,形成地方优化融资环境、促进保市场主体的“任务图”。

加强组织,把地方落实责任压在肩上。经省政府同意,省金融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印发了《湖北省金融信用市州县创建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组织架构、责任分工、评估机制。金融信用市州县创建情况与县域经济考评、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挂钩,进一步加强约束力度。设在人民银行湖北辖内分支机构的各级金融生态办发挥起省、市、县三级督办机制作用,围绕创建指标建立“清单责任制”,推动地方相关部门认领任务、挂图作战;就重要指标落实情况“月统计、季通报”,引导地方政府关注工作进展,及时解决问题。

跟踪评估,把落实情况亮在网上。省金融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12家省级成员单位,对各地年度创建工作情况开展评估、复核。报经省政府同意,17个市州和77个县市区认定为2021年度金融信用市州(县市区)。参评地区的评估结果和各项指标完成情况通过湖北省金融生态环境监测评价系统在人民银行武汉分行业务网和湖北省政务网上公开。

联动增加供给

保障小微企业金融需求

省金融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发挥政策合力,加大定向“输血”力度,帮助市场主体应对疫情反复、国内外环境不确定性的冲击。

增优惠资金供给。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联动,共同引导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下降。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利率政策资金,引导小微企业贷款增量降价,截至2022年3月末余额797.2亿元,同比增长14.9%。省财政厅对金融机构当年新发放普惠小微首次贷款,按实际发放贷款额度的0.5‰予以财政资金奖励,对企业申请的创业担保贷款,利息超过LPR-150BP部分给予财政贴息。

增纾困政策供给。央行直达实体经济工具、财政专项补贴等纾困政策与地方金融帮扶平台联动,促进惠企政策对受困企业精准直达。人民银行武汉分行通过普惠小微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支持法人金融机构为企业贷款延期536亿元,发放信用贷款212亿元,惠及市场主体17.4万户。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在市、县搭建131家“企业金融服务方舱”,通过开放式财政金融服务平台模式,精准获取受疫情影响经营困难的企业名单,协调金融机构结合人民银行和财政部门的纾困政策提供针对性帮扶,截至2022年3月末已累计帮助1.63万家企业脱困,对脱困企业累计提供资金支持1524亿元。

增线上服务供给。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联合省市场监管局创设“楚天贷款码”,将金融科技力量与市场主体注册信息结合,以二维码为标识,支持省内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通过云闪付、支付宝、微信等手机APP扫码提交贷款申请、自选意向贷款银行、实时查询银行办理进度。对满足线上授信条件的企业,银行在线提供3分钟响应、零人工干预、1秒钟放款的“301”服务;对需线下对接的企业,推行1日内受理、3日内尽职调查、5日内初步授信审批、1日内回告结果的“1351”服务模式。目前,全省有近4万户市场主体通过“楚天贷款码”平台提交融资申请,已办结约3.2万笔,发放贷款811亿元,加权平均利率4.95%,融资满足率达65%,平均办理时限8天,最短办理时限1天。

配套跟进支持

加强重点领域融资服务

全省金融生态建设工作从政银企对接、专项信用培植、信息归集、融资增信等方面加强配套跟进支持,推动金融资源在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投放力度。

加强对接,稳定重点领域企业资金链。2021年以来,进一步发挥湖北“金融早春行”政银企对接活动的品牌效应,由分管金融工作的副省长带队,20余家省级金融机构先后赴宜昌、黄冈、鄂州、武汉、咸宁、十堰、随州、荆州组织“金融助力工业高质量发展早春行”“金融稳保早春行”对接活动,为全年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开好局、起好步。各地跟进组织政银企活动,突出加大对小微企业和制造业支持力度。截至2022年3月末,全省政银企对接活动累计推动银行与8.5万家企业和项目签订金融支持协议,已完成投放8966.5亿元,其中6.9万家小微企业累计获得资金支持1543.3亿元,2.1万家制造业企业累计获得资金支持3391.8亿元。

专项培植,疏通文旅行业融资堵点。依托金融生态建设工作机制,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文化和旅游行业开展专项信用培植。2021年出现疫情反弹后,紧急联合文旅部门对接摸排998家经营困难的重点文化和旅游企业,建立“三张清单”分类服务。对86家正在办理融资的企业纳入“授信清单”,开辟授信“绿色通道”;对297家暂无贷款计划的企业纳入“关注清单”,持续跟踪融资需求;对其余615家面临融资困难的企业分析原因,其中符合征信等基本条件的企业纳入“培植清单”,组织相关成员单位开展政策辅导。最终推动524家文化和旅游企业获得新发放贷款84.8亿元。

归集信息,增加市场主体贷款便利。为实现办理贷款过程中“信息多跑路、企业少跑路”,省金融生态建设领导小组下发《关于加快推进涉企政务信息对银行开放共享的通知》,将市州建成信用信息平台作为金融信用创建的申报条件,指导各地采取适宜模式对辖内银行在线开放企业政务数据,开辟一条信用信息共享绿色通道。至2022年3月末,全省13个市州均建成地方信用信息平台,县市区通过连通市州平台,支持辖内银行在线查询企业税务、公积金缴纳等政务数据。累计13万家企业通过平台融资超过3000亿元。

增进信用,提升小微企业获贷能力。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为小微企业融资分担风险,是金融稳保的重要配套措施。截至2022年3月末,各市县政府通过注资担保公司、贷款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等,累计投入565亿元为市场主体提供增信服务。纳入信用创建的地区中,已有16个市(州)、66个县(市、区)全面落实了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风险补偿、保费补贴、业务奖励、资本金补充”机制。武汉将新型政银担业务中政府承担风险比例由10%提升到20%;襄阳、黄冈、十堰等地通过组建信贷风险缓释基金、追加融资担保资本金,支持辖内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化解风险持续发展;孝感、宜昌、咸宁等地设立续贷周转金支持企业缓解资金压力,形成良好示范。(吴莹 陈斌斌 王晓羽)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