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奏鸣曲|20年光影变迁:“老潘”与他的照相馆

[知识] 时间:2024-04-29 08:14:3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107次

原标题:小店奏鸣曲|20年光影变迁:“老潘”与他的老潘照相馆

https://n.eastday.com/news/1596769598022200

东方网记者奚亮8月7日报道:在奉贤区南桥镇的南奉公路与人民中路附近,每走几步就能看到各种奶茶铺、小店相馆小食店与服装店,奏鸣对于吃与穿,曲年无论是光影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不会过于吝啬,变迁点一杯饮料买一件T恤,老潘在这个“快消时代”,小店相馆推陈出新的奏鸣口味、颜色、曲年样式,光影总能赚足消费者的变迁眼球,而随着时间的老潘流逝,新鲜事与记忆中的小店相馆感觉总会纠缠在一起,“旧”也不总是奏鸣不如“新”。

说到“旧”,照相馆似乎是当下特别尴尬的存在,它揣着“现代科技”帮人们留存“光影记忆”,但数码、网络的组合拳却又把它“打”得一败涂地。每时每刻,一部手机、一台数码相机都在帮人们“刻录”着记忆,几十张、几百张的照片存储在了设备里,等待着主人洒脱地删除、美化、分享……

往日的“印钞机”

潘建忠是“美好佳”照相馆的店主,熟悉他的人都称他“老潘”,他的店铺坐落在南奉公路9692号,约100平米。如今,由于“统一店招”的缘故,玻璃门腰线上的“柯达美好佳欢迎您”贴纸成为了唯一能够识别的标识,店门口的落水管直挺挺的矗立在大门一侧,出水口被青苔染成了一圈绿色。

1996年,老潘经历了下岗,“买断”工龄后,他离开了奉贤区物资局(现为区经委),在外闯荡三年后,他决定寻个“落脚点”,“我从小喜欢摄影,又有着许多相同爱好的朋友。”老潘说,开照相馆一来是解决就业,二来可以让有相同爱好的伙伴有个归属。

从胶卷的“黄金时代”到如今的“柯达记忆”,52岁的老潘不仅是见证者更是亲历者,在1999年通过柯达总部认证后,他的店铺顺利开张了,用现在的话说,当时的他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网红店”。

“很火!那时候许多人都说照相馆是‘印钞机’,我的店铺无论是设备还是耗材都是全进口,冲印的照片色彩还原度更好。”老潘笑着说:“我们几乎天天加班,一台设备满负荷每小时最多可以冲印700张,但到了逢年过节,最多的时候每天要印5000多张照片。”

“开店不仅要有钱,还要‘求’他们(柯达总部),设备又都是日本全进口。”老潘回忆说,为了开柯达照相馆,他在1999年投入了近85万,在当时,这笔“巨款”可以在市中心轻松的买到一套三居室。

光影变迁后的“落寞”

除了帮大家用光影留存记忆外,老潘的照相馆也是那个时代摄影师的摇篮。“奉贤摄影家协会的会员,有超过一半都是从我的照相馆推荐出去的。”老潘骄傲地说,在当时,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摄影师,那必须和照相馆打好交道,与冲印师交好。毕竟,胶卷时代,摄影师都是通过“经验”来拍摄的,不像现在的数码摄影,可以立刻看到效果,而冲印师则可以从技术角度纠正、辅助摄影者。

“数码的兴起,让冲印变得……”老潘意味深长地说,“5年前,照相馆、彩扩店走上了‘末路’。”

老潘告诉记者,在上海,最繁华的时候有着5000多家照相馆,其中,柯达认证的不超过30家……到如今,能坚持都全部使用柯达设备或许已经不超过10家了。

三七开、喇叭裤、相同的黑白背景、浓重的腮红……这些已经封存在了人们的记忆中,但始终没有变化的,是老潘的那份坚持与倔强。

朋友相聚、孩子庆生、毕业留念……原本照相馆的“日常大单”早已不复存在,对于老潘的小店来说,能够一直维系下去的,靠的是企业的团体照、政府大型活动、学生证件照、出国签证照,同时,还有他那份对于摄影的“忠心”。

“无论承接工作的大小,我都会准备充分,提前到会场,看光线、做多个方案……”老潘说。

对于摄影,老潘不仅仅有着一份热爱,还有着一份责任。2003年,一位高姓友人的求助让老潘犯了难,“第一次遇到要拍摄签证照片,还是美国的。”无奈,老潘只能“偷学”手艺。隔天一早,老潘就坐车前往市区的“华侨摄影”,以摄影照片的名义找师傅“偷”着学,“主要是不知道美国签证照片的要求、尺寸。拍摄、影印也就35元的价格,一来一回可是花了一整天的时间。”

如今的倔强

今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小店的收支平衡,老潘也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闲”,无论是大型活动,还是签证照片,已基本无人问津。

“坚持对我来说就是以刚克刚。”就如五月天的《倔强》唱的那般,老潘的倔强让他“握紧双手绝对不放”。“有人找我影印照片,是那种大型的、用于广告、展览用途的。顾客对比价格后嫌我们店的贵,但他们却不知道其中的门道。”说到这儿,老潘侃侃而谈了起来,“我坚持用EPSON冲印,EPSON机器、药水,便宜的没法做。20元成本国产的照片,EPSON的需要50元。价格是便宜,但无论从相纸材质、色彩还原度还是毒性来说,这样的生意我不做。”

经历过“印钞机”时代后,如今的老潘对于店铺盈利与否似乎看得很淡,“能够过生活就可以了。”老潘指着门口的两把椅子笑着告诉记者,这两把椅子是前不久“影友”送来的,桌上的茶具、茶叶也都是他们带来的,许多老友每天都会来坐坐,就像是打卡那般风雨无阻。

传统照相馆的尴尬境遇从来都不是老潘放弃的理由,“这辈子我都不会转行!”老潘坚定地说,“也好,生意淡了就可以稍微放下点‘工作’,沉下心,拿起相机去西藏、去新疆,与自己的‘打鸟小分队’(拍摄鸟类)‘采风小分队’出去转转。”

说到这儿,一直在一旁修图的小陈正襟危坐了起来。“到时候我就把店交给你。”老潘对着小陈说,“放心,哪怕再过20年,我都会坚持做到你退休,决不把店关掉。”

小店开业至今,小陈就一直跟随着老潘,如今39岁的他无论是拍摄、影印还是修图早已轻车熟路。“与自己的女儿相比,我和小陈在一起的时间都要多得多,每天吃在一起、工作在一起。”老潘笑着说,“我们的关系情同父子。”(奚亮)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