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精神始终在人们心中生长讲述人:南通博物苑苑长 杜嘉乐

[休闲] 时间:2024-04-29 17:58:1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36次

原标题:张謇精神始终在人们心中生长讲述人:南通博物苑苑长 杜嘉乐

【来自纪念馆的张謇声音】

“他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1853年出生于江苏南通海门市常乐镇。精神讲述1894年,始终生长41岁的人们人南他高中状元。可就在第二年,心中他毅然辞官,通博兴办实业。物苑”这是苑长我们向游客介绍张謇事迹时常用的开场白。每每讲到这里,杜嘉不少前来参观的张謇年轻朋友都会追问:是什么促使张謇离开庙堂、投身实业?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精神讲述中国进一步陷入半殖民地的始终生长痛苦深渊,张謇认定“中国须振兴实业,人们人南其责任须在士大夫”,心中于是通博投身于创办实业的实践中。初创之路充满艰辛。为了筹建大生纱厂,张謇利用状元身份,倡导股份制,向社会招股集资。此后,他又运用这种方式兴建了二厂、三厂和八厂。

值得一提的是,张謇那时便具有了现代化管理理念,他为纱厂专门设计了现代化管理制度——《厂约》。《厂约》共16条,对纱厂各主要部门负责人的职责权限、利润分配、奖惩赏罚、工资福利以至职员伙食标准、徒工学习等等,都作了明确规定。

为了纱厂发展需要,张謇成立通海垦牧公司为纱厂提供原材料;为了适应工商业发展和企业运输需要,张謇成立大达内河轮船公司、天生港大达轮步公司;纱厂轧花棉籽可以榨油,他创办了广生油厂;垦区收获的高粱可以酿酒,他创办了颐生酿造公司……

兴办实业的巨大成功,为他实现实业报国梦打下了坚实基础。张謇还是中国近代教育变革的重要推动者之一。早在1895年,他就应翁同龢嘱托,草拟了《京师大学堂办法》。20世纪初,为实现“民智兮国牢”的救国主张,他在南通大力倡导并兴办新式教育机构,逐渐形成了“实业教育迭相为用”“父教育而母实业”的教育思想体系。1902年,张謇创办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学制完备的中等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并题写校训“坚苦自立,忠实不欺”。他一生主持或参与创办各类学校400多所,有力促进了近代南通教育体制由传统向现代转型。

张謇曾言:“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之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他将纱厂盈利都用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为了辅助学校教育,他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为了改良社会风气,他兴建了当时最先进的剧场——更俗剧场;兴建新育婴堂,收养弃婴;创办贫民工场,专收贫困子弟,教习各种工艺技术……

世事变迁,精神不灭。多年来,张謇精神始终在人们心中生长。很多企业家参观张謇事迹后深受感召,“像张謇一样实业兴国、敢为人先,把一切献给祖国人民”,是他们留言的主旋律。很多青少年参观展览后由衷敬佩:张謇爷爷为了人们生活得更好,办了那么多学校、公园、慈善机构。他是南通骄傲,更是中国的骄傲!

面向未来,我们将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讲好张謇的故事,让广大民营企业家和青少年心向往之,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感。

项目团队:

本报记者 张胜、马跃华、张国圣、陈之殷、王斯敏(记者 张胜 记者 马跃华 记者 张国圣 记者 陈之殷 记者 王斯敏)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