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瞄场:虾稻共作催生“中国最美乡村”

[知识] 时间:2024-04-29 22:27:4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182次

原标题:潜江瞄场:虾稻共作催生“中国最美乡村”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宋效忠 通讯员 杜少华 吴燕军

阅读提要

潜江熊口镇瞄场村,潜江曾是瞄场贫困落后、十年九淹的虾稻乡村“水袋子”。该村引入企业,共作集中流转土地进行标准化改造,催生然后返包农户实行虾稻共作。中国最美短短几年,潜江村集体收入从无到有,瞄场稻田亩均纯收入增加数倍,虾稻乡村村庄环境焕然一新。共作2020年底,催生在美丽乡村博鳌峰会上,中国最美该村被授予“中国最美乡村”。潜江

2月4日,瞄场细雨如丝。虾稻乡村数千亩虾稻田里,星星点点的稻蔸从水中露出。

田成方,路成框。小河村前过,房舍依河立。一些造型别致的民宿,时而扑入眼帘。

潜江市熊口镇瞄场村党支部书记柴志盛站在田头,充满期待:“正常年份,这片田的亩均纯收入应该有四五千元。”

曾是贫穷的“水袋子”

以前,瞄场村是贫困落后村。

村民王传诗说:“这里是熊口镇最低洼的地方之一。过去,十年九淹。一下雨,水就流到我们这里。当地人称为‘水袋子’。在我印象中,村里有两年稻田绝收。”

2015年以前,瞄场村300多户中,有贫困户66户224人。村民主要种油菜、水稻,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业生产用水、养猪场污水流入小河,河道里水草疯长,河水发黑发臭,每年七八月经常可见鱼虾死亡。

当时,与瞄场邻近的赵脑村,因为与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华山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合作,通过土地集中流转,成功闯出虾稻共作模式,村民收入远远高过附近村庄。

“田挨田,水相连。为何邻村富我们穷?”柴志盛回忆,当时,本村村民羡慕邻村,村干部愁眉不展。

土地流转收益倍增

2015年10月,瞄场村借鉴赵脑村经验,与华山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开展合作。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华山水产集中流转瞄场村土地约6000亩,整治后建成标准化虾稻基地,再返包给农户。农户生产的成虾由公司订单式收购,稻谷和虾苗则自行售卖。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现场看到,大片的田野,被分为整齐划一的小块,每块约20亩。在田野边缘,竖着“国家虾稻共作示范基地”的牌子。

“龙虾吃虫卵,稻蔸腐烂后肥田,所产生的浮游生物是龙虾的美餐。因为生态环保,虾与稻品质提高,价格提升。”柴志盛介绍,一般年份,虾稻共作亩均纯收入达到四五千元,远远超过单一种植水稻的收入。2019年,村民户均收入超过10万元。

“我家主要养殖虾苗。2018年虾苗值钱时,每亩纯收入六七千元。2019年苗子没养好,但也赚了不少。”王传诗家有10多亩水田,除去虾、稻收入,他还贩卖虾、鳖等水产品,平常年份收入颇丰。“去年受疫情和水灾影响,我家收入减少。不过大虾价格高,村里养大虾的人都赚了钱。”

“华山水产把返包费留给村里,一年有28万元。”柴志盛介绍,“村里还成立垄丰小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虾饲料和药物。如今,村集体每年收入超过30万元。”

河水转清岸变绿

虾稻共作,生态种养,瞄场减少化肥农药用量70%以上。

同时,潜江引入汉江清水润泽全域,扎实推进碧水保卫战,实施全域水体联通、黑臭水体整治等系列工程,水环境质量大幅提高。

有了集体收入,村里通过争取项目资金,不断投资整治环境,对河道清淤、打捞垃圾、加固护坡,在村里建起广场、篮球场,把公路通到每个小组。

瞄场与章华台楚宫殿遗址直线距离不到1公里。抓住章华台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提速机会,瞄场村大力支持村民发展民宿旅游。

村民漆先科家的民宿是一处别致的四合院。走进院内,但见假山之下,金鱼戏水;奇石佳木,别具一格;歌厅、茶室、客房,一应俱全。

瞄场河水转清,水清岸绿,虾欢鱼跃,风光如画。2020年底,在美丽乡村博鳌峰会上,该村被授予“中国最美乡村”奖牌。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