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开化:“千万工程”构造美好家园

[时尚] 时间:2024-04-30 04:53:5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53次

    中国小康网9月26日讯 远山如黛、千万工程碧水如烟,浙江位于浙皖赣三省交界处的开化开化,是构造钱塘江的源头,也是美好华东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但在2000年之前,家园受地理区位限制,千万工程开化是浙江个山区贫困县,以采山石、开化挖河沙、构造伐树木等为代表的美好资源经济,成为当地农民的家园重要收入来源。粗放的千万工程发展理念,给开化农村造成了生态环境破坏,浙江人居环境脏乱等系列恶果。开化面对“满目疮痍”,开化人开始思考,这样的农村,还是人人都能安享幸福的家园吗?  2003年,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改善的乡村建设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在浙江省全面启动,这令彼时刚刚确立“生态立县”发展战略,迫切寻求绿色转型的开化明确了方向。二十年来,开化聚焦农村发展实际,以实施“千万工程”为抓手,通过接续奋斗,把农村打造为“生态优、生活美、收入增”的美好家园,将破坏环境的贬义的“造”,扭转为建设农村美好家园的褒义的“造”,让“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美好愿景加速步入现实。  造美村景塑造好环境  钱塘江,自浙江境内由西南向东北流经一半省域面积,是浙江的母亲河。其江流曲折,形如“之”字,古称“浙江”“折江”,正是浙江省名之由来。钱塘江南源衢江上游马金溪,就位于开化境内,母亲河发源地的身份认同,令开化既感自豪,也萌生出“一江清水送下游”的使命感,绿色发展,成为开化无可争议的选择。  这份使命感,在“千万工程”东风开始吹拂全省伊始,就落地扎根于开化的乡土中。一个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起来了,《开化县村庄布局规划》《开化县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等一部部发展规划不断被制定和完善,《开化县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行动计划》等一个个行动方案相继出台,向中央、省、市积极争取的专项资金、县财政每年安排的用于农村环境卫生保洁的专项经费等一笔笔资金全力保障。  二十年前,在全省其他县(市、区)刚接触到绿色发展理念,正处于转换发展意识的阶段,当时贫困落后的山区县开化,就以一份如此大力度的“支持清单”,率先行动起来。针对农村生态人居环境整治亟待重点突破的环节,开化全面开展污水革命、垃圾革命、厕所革命和庭院革命“四大革命”,以多年如一日的坚守,为农民们治出一江清水、清洁家园、便民设施和美丽庭院。  行动带来的改变,在乡村实实在在发生着。马金溪畔的下淤村,从以往的河道破碎、河水污臭,变为如今的水清岸绿、游客纷至;华埠镇独山村村民的如厕体验,从以往的臭气熏天、虫蝇乱飞,变为如今的淡香悠扬,窗明几净;池淮镇余田贩村的农户庭院,从以往的脏乱无序变为如今的绿意盈绕……无论是乘车匆忙一掠,还是缓步穿行于巷陌之间,焕然一新的农村,总能给人以“一步一景”的新鲜感,它不仅仅是农民的美丽家园,也是城市居民得以放松身心的休闲空间。  放眼全域,二十年久久为功推进“千万工程”,令开化收获了“国家级生态县”“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县”等诸多认可。如今,开化森林覆盖率高达80.9%,常年空气优良率99.1%,出境水质常年保持Ⅰ、Ⅱ类标准;全县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政村全覆盖,累计拆除旱厕10000余座,新改建农村公厕1267个,建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终端820余处,累计创建农趣庭院20000余户。  造齐服务共享好生活  “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79岁的小学退休校长、杨林镇东坑口村村民王邦金对晚年生活的评价,“千万工程”的温度由此体现。推行“以孝治村”的东坑口村,将提升养老服务作为“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投资建设集老年食堂、老年活动中心、健身房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楼,成立衢州市首个村级孝亲基金,举办11届重阳节敬老活动,为全村124名60岁以上老人安享晚年生活提供坚实保障。  “生活品质关乎农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提升农村生活品质,是开化在环境整治的工作基础上,深入推进‘千万工程’的着力之举。”开化县农业农村局新农村建设中心主任钟春旺表示。在开化县委县政府的统筹协调下,县农业农村局、县交通局、县民政局等多部门各司其职、凝心聚力,步履不停地打好农村生活品质提升“攻坚战”。  硬件方面,开化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打好农村公路铺设、物流网络构建、饮用水达标提标、农村电网改造、防灾减灾、群众运动设施建设等多场战役;软件方面,开化聚焦公共服务提升,打好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高质量医疗卫生体系建设、高质量“一老一幼”服务体系建设“三大战役”,不断引领乡村更新,为农民创造安心便利的生活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人口集中“进城办事”的压力。  为持续满足农民更高层次的精神文明需求,开化积极开展“我们的节日”“我们的村晚”“万家文化礼堂庆丰收”等节庆活动,每年举办全民阅读、文化讲座、电影下乡等各类文化活动1000余场,让文化弘扬在农村蔚然成风。同时配合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育好农村文明新风尚,治出邻里和谐好乡风,令文明实践和文化传播更多,打架赌博和争吵矛盾更少。  2003年,王邦金退休之时,恰逢“千万工程”刚刚起步,正因经历过退休之初村里生活无趣、无路无电的窘迫不便,他更能理解“千万工程”之便,说起现在,他的脸上全是笑,嘴里全是好。开化县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江凯表示:“农民的满意,才是最大的认可。‘千万工程’推进的过程,也是城乡加速统筹协调发展的过程,通过系列生活品质提升行动,开化要让农民在农村也享受到城市的生活品质。”  造旺产业带来好收入  农村的好生态和好设施怎样才能变成农民的好收入,关键要做好转化文章。开化通过出台系列扶持政策、推进宜机化改造、提升农事服务水平等“标准动作”,以及创新“飞地”放蜂模式、推广订单农业模式等一批“自选动作”,培育出“两茶两中一鱼”的主导产业格局。2022年,开化第一产业增加值14.71亿元,增长5.1%;全县茶叶产量3314吨,产值13.34亿元,分别增加2.9%、2.5%。  为搭建好产业发展的牢固根基,开化还重点发力产业平台培育,开创性地推出“钱江源”区域公用品牌、“开化龙顶”茶品牌等一批农业品牌,持续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扩大产品市场渠道。秉持产业综合发展视角,开化不仅积极推进旅游、茶叶等不同主题共富项目在条件成熟的农村落地,还着重布局建设一批“共同富裕产业综合体”,每年预计可带动村集体与农户分别增收100万元以上。  产业发展的红利,体现在农民的收入上。齐溪镇龙门村位于钱江源源头景区,近年来,村里凭借“千万工程”焕新了村貌、引来了项目,以生态优势为卖点,红红火火地发展起乡村旅游,为村民开拓出开办民宿、农家乐,向民宿经营户供应农副产品,景区就业等多个增收渠道。2022年,龙门村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村集体收入达52万元,全村共发展起60户农家乐,与179家农户进行产品供应结对,实现村民平均年收入26800元。  因看好旅游发展前景,在外打工的酒店大厨余昌山回到村里开办起农家乐,他不光自己干,还通过结对农户采购食材、吸纳8名村民就业、向其他民宿介绍有住宿需求的游客等方式,带动大家一起干,帮助其他村民实现年工资收入20多万元,民宿经营年增收15万元。越来越多享受到产业红利的村民,也通过组建环境巡查队、开展志愿服务、全民当导游等行动,以力所能及的方式,朴实地维护起产业发展环境,形成了良性正向循环。  兴旺的产业一举激活了农村的造血能力,开化全县119个省定薄弱村全部“摘帽”,农民的增收故事发生在每一个乡村。2022年,开化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37元,同比增长6.8%,城乡居民收入比1.85,比上年同期缩小0.04个百分点。“产业是决定农村发展‘兴不兴’,农民收入‘高不高’的关键。进一步深化‘千万工程’的契机在于产业培育,我们的工作重心和资源配置也在向产业扶持转移,要为农民建设好‘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安居乐业村。”江凯表示。  “千万”到“人人”,从开化实践中看到的,是他们将宏观的大工程聚焦于微观的每个人的获得感上的实干。站在“千万工程”二十周年的新起点,今年开化更是以一份《开化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的发布,立下了纵深推进“千万工程”的新宣言。这份接续奋斗的进取心,正是构造出农村美好家园最为坚实的地基,更是驱动乡村走向振兴的不竭动力。(文/谢逸楷)  编辑:郑良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