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也要520!四川镇馆之宝“表白”粤浙镇馆之宝

[百科] 时间:2024-04-29 20:57:0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58次

原标题:文物也要520!表白四川镇馆之宝“表白”粤浙镇馆之宝

四川新闻网成都5月18日讯(记者 戴璐岭 乔永祯)一提到博物馆大家会想到什么呢?是文物神秘莫测的青铜器?是充满传奇故事的笔墨真迹?又或者是雕琢精湛的玉器?

2021年5月18日是第45个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纷纷举办各种宣传、也川纪念活动,镇馆之宝镇馆之宝庆祝“自己”的表白节日,让更多的文物人了解博物馆。这不,也川在今天,镇馆之宝镇馆之宝四川各个博物馆就举办了丰富多彩的表白主题活动,通过线上文物展示和活动互动,文物展示四川丰富的也川文物资源,讲述四川故事,镇馆之宝镇馆之宝传播四川文化。表白

2021国际博物馆日四川主会场活动在川博举办

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中,文物广东、也川浙江两省倾情付出,全力支持四川脱贫攻坚取得重要成果。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四川各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隔空向粤、浙镇馆之宝进行花式“表白”,提前过起了“文物520”(5月20日被网友称为“表白日”)。

川粤、川浙的文物们将擦出什么样的浪漫火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四川(东汉制盐画像砖)浙江(玉琮):抛砖引玉

四川(后蜀残石经)广东(宋金项饰):金石为开

四川(三星堆金杖)浙江(落霞式“彩凤鸣岐”七弦琴):“琴”比金坚

四川(三星堆青铜神树)广东(金漆木雕大神龛):心驰神往

策划:何苑菁

文案:何苑菁 戴璐岭

设计:乔永祯

国宝档案——

四川镇馆之宝:

五代后蜀残石经

藏于四川博物院。双面刻《诗经》。一面是《周颂》10行,包括《酌一章九句之末句》、《桓一章九句》、《责一章九句》之题名。有经文大字51,注文小字144。另一面《鲁颂》10行,包括《驹之什首章至三章》,共有经文大字59,注文小字110。此石在残石中最大,字亦最多。

后蜀残石经是历史上最早的教科书。它是后蜀蜀相毋昭裔为弘扬儒家经典主持篆刻的石经,由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手写上石,再邀请能工巧匠进行凿刻,历经200年才最终完成。石经上篆刻有《周礼》《论语》等13部儒家经典作品。这便是后世赫赫有名的"儒家十三经"!“石经”刻成之后,便立于当时的蜀郡最高学府文翁石室,所以又称《石室十三经》。

东汉制盐画像砖

藏于四川博物院。近正方形,模制。图为制盐场景,在起伏的山峦间,左边是一高大井架,四人在吸卤,有槽将盐卤引入右下角的灶锅内,有三人在灶旁操作,山间另有五人在背柴和狩猎。这块出土于四川邛崃的画像砖,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东汉时期四川人制盐的场景,真实记录了2000多年前四川人如何制盐的工艺。

东汉制盐画像砖上描绘的场景,不仅反映了秦汉时代四川人民的生活,还从侧面反映了蜀地当年的富庶太平,更“秀”出了早期蜀人在能源利用方面取得的灿烂成就。

青铜神树

藏于三星堆博物馆。 国家一级文物,1986年在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青铜神树共有八棵,其中修复完整的一棵高达395厘米,是全世界已发现的最大的单件青铜文物,被命名为一号神树。

青铜神树是古蜀文明的代表,可谓青铜铸造工艺的集大成者,是古蜀先民人神互通的神话意识形象化的写照,2002年1月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三星堆金杖

藏于三星堆博物馆。 三星堆金杖长143厘米,直径2.3厘米,重463克。金杖是用金条捶打成金皮后,再包卷在木杖上的。据专家推测,金杖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3600年左右。因为年代久远,里面的木杖已经炭化,出土时只剩外面的一层金皮,金皮内残留有炭化的木渣。三星堆出土的金杖是代表政治权力与宗教权力的权杖,为古蜀国最高的政治人物与宗教人物所用。

广东镇馆之宝:

金漆木雕大神龛

藏于广东省博物馆。年代:1935年(民国廿四年),类型:木雕。

高330厘米,宽231厘米,深145厘米。这件神龛体量庞大,题材多样,内涵丰富,雕饰精美,综合运用了雕刻、髹漆、贴金、漆画等多种工艺,尤其采用了多层次镂通雕技艺,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是潮州木雕的代表作品。

宋金项饰

藏于广东省博物馆。宋金项饰全长1.72米,由四股八条纯金金线编织而成。人字形纹路,状若麻花。葡萄纹饰长条带钩为首,4个环状搭扣成尾。宋金项饰是南海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物证。虽然围绕着宋金项饰,依然有很多谜题至今还未解开,但透过这件文物,可以窥见南宋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盛景。

浙江镇馆之宝: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琮

藏于浙江省博物馆。整器重约6500克,形体宽阔硕大,纹饰独特繁缛,为良渚文化玉琮之首。器型外方内圆,上大下小,中间对钻圆孔。琮体四面直槽内上下各琢刻一完整的神人兽面图像,神人头戴羽冠,骑跨在一神兽上。整体图案采用浅浮雕和线刻技法雕琢而成。在呈角尺形的凸面上,纹饰以转角为中轴线向两侧展开,每节琢刻一组象征性的神人兽面图案,这种简化的人兽组合结构,是良渚文化玉琮纹饰的基本特征。兽面的两侧各浅浮雕一变形夸张的鸟纹,而鸟也是通天的灵物。琮是良渚玉器中最神秘又最富代表性的器物,其功用说法不一,多数学者认为它是一种祭祀的法器。此玉琮是目前发现的良渚玉琮中最大、最重、做工最精美的一件,通称“琮王”。不仅如此,与之同出的玉鉞、玉权杖等在诸多良渚玉器中都是最庄重且独一无二的,说明它们无疑是已拉开文明乐章的良渚文化的王权的象征。

落霞式“彩凤鸣岐”七弦琴

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年代:唐。“彩凤鸣岐”琴,落霞式,造型古朴,典雅,背面有冰裂断和小流水断,美丽而别致。此琴是杨宗稷“半百琴斋”中最珍爱的琴,并著录于《琴学丛书》。在民国古琴界就有着超凡的地位,为琴界苦苦追寻的绝品。“彩凤鸣岐”琴,虽历经沧桑,却仍能弹奏出悦耳动听的琴曲,更让人称奇的是,音质绝佳,极富感染力,在存世唐琴中音质属上乘,也恰好印证了杨宗稷对它的高度评价:“声音绝佳”、“可谓凤毛麟角矣”。传世唐琴,是不可多得的珍宝。“唐琴第一推雷公,蜀中九雷独称雄”。唐代蜀地是制琴的主要基地,而最为著名的就是四川雷氏,雷家世代造琴,以雷威最为著名。“彩凤鸣岐”琴正是雷威的杰作,因而是一件举世无双的珍宝。

(记者 戴璐岭 乔永祯)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