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热点 >一个小剧团小团长 正文

一个小剧团小团长

[热点] 时间:2024-05-07 08:15:2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81次

原标题:一个小剧团小团长

□ 沈虹光

王新民病了,剧团胳膊突然不能动了,小团从上到下地疼,剧团抬不起来。小团老河口、剧团襄阳的小团医院都去了,不行。剧团又到武汉,小团跑了几家医院,剧团还是小团不行。家有百口,剧团主事一人,小团一个剧团就是剧团一个家,节骨眼上当家的小团病倒了,我一听也急了,剧团怎么回事啊?

说是跑河南招生搭“电麻木”让冷风吹坏了。王新民是急了,平均年龄52岁,鹞子翻身都翻不过来,化出妆来都不好看,招生心情之迫切,第一次还外请专家主考,编办、财政、监委干部到场,恨不得一锄头挖出个金娃娃。怎么可能呢?后来就改变坐堂招生的方式,往外跑,跑河南去了。

老河口有地利,挨着河南,方言口音相似,唱的戏也相近,这边有越调,那边也有。有个孟楼镇一半在湖北一半在河南,传说两边越调在孟楼打擂,相持不下,中人把手一划,湖北叫大越调,河南叫小越调。那边不服,把“小”字儿抹了,就叫越调。如今河南省越调剧团在周口,还有戏校,学戏的孩子多,老河口近水楼台,招过来就能用。

河南大平原,庄稼地里搭起台子就唱戏,商贸摊儿也铺得开,人山人海,一直唱到三月三龙抬头。老河口人社局长、文化局长亲自带队,赶庙会、看演出、挑人才,一连跑了七天。王新民是杀回马枪,想到苦地方看看,苦地方人愿意来呀。一个人穿过河南一直跑到山东曹县,听说有个庙,很远,没路没车,搭了辆“电麻木”,坑坑洼洼几十里,砭骨的寒风把人冻透了。王新民不擅言辞,只是摇头叹气,苦不堪言的样子。

俩副团长也急,一个花脸,一个武生,起小学艺能摔能打,如今花脸团长自嘲,年轻的时候扎大靠能摔能打是“摔打花”,如今打不了成“架子花”了;武生团长的拿手戏《界碑关》也唱不动了。

老演员说得更直接,年轻人来了我们挎刀,我们让台。小剧团的人淳朴,心口如一,后来演《黄河绝唱》拿着大刀在后面冲锋跑过场的都是老演员。

“四大家”领导来剧团调研,问有什么要求。王新民说老实话,假比是自己的孩子,你愿不愿意他到这儿来?来了留不留得住?作为家长他希望孩子有保障。

领导听进去了,“特事特办”,批了“大越调非遗传承”事业编制,拨了经费。政策到位,就看招生了。

演员不好招,要个头,要模样,要腰腿,要嗓子,硬件凑齐了还要软件。软件是什么?灵气!灵气是什么?能用卡尺量吗?可是干这行没有灵气真不行。招生没有卡尺,要有慧眼。

王新民丑行出身,文化不高,口拙,头脑灵活,剧团凋敝时他做生意。花脸团长说,王新民的经营头脑在老河口文艺圈数第一,人家做的他不做,他做的人家想不到,看他做好了人家都来了,他又抽身做别的去了,小日子挺滋润,搞剧团倒苦了,当团长工资才841.50,压力还挺大,选题材看剧本,决策错了就是雪上加霜。他精明,本子行不行不多说,只说“这个不值钱”。他看中了一个俗气搞笑的小品《看孙孙》,家长里短的故事,有市场啊。他要人修改。外面编剧贵,不请,请自家退休老同志,性价比高,听话好使,一改二改三改四改,终于“一出小戏救活了一个剧团”,在省里获了大奖,襄阳和老河口也层层奖励,真的“值钱”了,现在还是常演剧目。

招生他也有慧眼,有慧眼的不是他一个人,拿主意的一帮人都是舞台上滚出来的,是不是吃这碗饭的他们有数。内乡姑娘尚晓丽,只会唱,身上没有,卧鱼儿都下不去,起初不在录取之列。回头再看看,模样个头不错,至少可以唱唱文戏,留下了。恢复沉寂70多年的大越调,头一出大戏《曾贞的故事》就把尚晓丽推上去。她学过唢呐,在博物馆做过讲解员,来剧团之前在茶社唱宛梆,头一回唱大戏腿都吓软了。好在大越调与宛梆相仿,都是明末清初陕西传来的梆子与当地民间小调融合,都有古秦腔遗风,激越奔放,高亢处宛如鸟鸣,晓丽不怵唱,可她真的“只会唱”,不敢动也不敢做戏。谁知歪打正着,老实本分样儿正符合了剧中那个农家小媳妇,还获了个新人奖。2018年《黄河绝唱》女主角又是她。外请的大导演要求高,过不去了,几句话就把她说哭了。她恨自己笨,晚上从头到尾地背戏,一遍遍地默,只想第二天上排演场过得去。到老河口之前都没出过内乡的农村姑娘尚晓丽,在《黄河绝唱》里跑远了,跑到了北京,还跑到了全国好多城市。

文武小生孙帅康才21岁,在《黄河绝唱》中担任光未然B角,日常演出就由他挑梁。他戏校毕业,曾有三处可去,为什么选择老河口呢?他说这里有保障。2019年又上了大戏《良知作证》,把一个聪明滑头贪小利最后回归良知的青年演得活龙活现,妙趣横生,颇为剧情增色。

武生史志红,20岁,来了又要走,要去浙江婺剧院。那是全国著名的剧院,收入高,世面大,武戏冠绝群雄。王新民说你去吧,工资我照发,“五险一金”给你保留,只当是到大剧院学艺的。两个多月后小伙子回来了,说还是这里亲。尚晓丽也说小剧团“可亲”,刚来孤单单的,大伙帮她装空调,买床,买电水壶,到家里吃饭,今天这家明天那家都吃不过来了。起初想家,有空就往家跑,现在几个月不回去也不觉得。

王新民带着俩副手做了一件大事,给年轻人提高工资,高过老演员,孙帅康破格,高过三个团长。一家家登门做老演员的工作,不讲大道理,只说事实,个头、扮相、嗓子、文的、武的,谁能跟他们比?谁能比他们强?小剧团作风民主,最后开大会表决,老演员们都举了手,通过了。

老演员有功底,上世纪80年代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给他们拍过纪录片《深受群众欢迎的板车剧团》,如今平均年龄52岁鹞子翻身都翻不过来了,立马凑一凑还能唱30多出传统大戏,要不《看孙孙》感人呢,刻画人物,铺叙矛盾,处理细节,褃节儿上那一巴掌打得惊心动魄,“这是我的血,这是我的泪”一出观众就掉泪。他们有垫底的那杯酒。年轻人也得有这杯酒,王新民要年轻人自报,想学什么戏,剧团给你们联系,请老师,出学费。年轻人上网搜索,《打神告庙》,《徐策跑城》,《杀狗惊妻》,《活捉三郎》,《凤仪亭·小晏》。果然一一联系好,有的送出去,有的请进来,学得差不多了,举办了一场“老河口大越调青年演员折子戏展演暨程和平先生收徒仪式”。

“展演”的是这一阶段的学习成果;“收徒”的是省京剧院著名大武生程和平。史志红、孙帅康俩小伙穿了藏蓝色正装,喷了摩丝的头发乌黑发亮一丝不乱,行礼,敬茶,献花。程先生致辞:“我认真认真地教,你们认认真真地学,不辜负党的培养,不辜负观众的希望。”朴朴实实的四句话管了总。

年轻人一对儿一对儿地“好上了”,王新民开始有点担心,后来看“好上了”还能相互傍戏,生活更安定,也放下心来。剧团给了房子,两室一厅,有厨有卫,一年交295元物业管理费就得。

乐队也年轻了,小剧团本来就有个引以为傲的传统,文戏武戏一律现场伴奏,绝不用录音,如今实力和底气更强,在诸多基层院团中首屈一指。“展演”开篇就是器乐曲“唢呐与板胡对话”,鼓师王鹏飞是个小胖子,一手掌鼓签一手执檀板,板鼓、堂鼓打得眼花缭乱火星飞迸激情四射,忽而鼓签又变成指挥棒,一时威风凛凛君临天下。

“展演”那晚河南淅川越调剧团过来了,观看中不断鼓掌叫好。周口的申小梅也曾来过,说招人招到我门下了,我得过来看看,得对孩子们负责,可别是草台班子。过来一看就放心了,如今经常交流。

陈秀兰,河南豫剧三团主要演员,《焦裕禄》中扮演焦妻,被王新民请来给刘利敏教戏,“展演”没能来看,第二天与年轻人视频通话,开口就喊“宝贝们哪”,激起年轻人一阵欢呼,向视频招手。陈秀兰说:“剧团对你们太好了,这个好不是天生成的,我们是过来人,我们知道,不是所有地方所有环境都是这样的。要记住这些好,记住给你们这些好的王团长和老同志。”对已经当上副团长的孙帅康,她还多说了两句:“学艺还要学做人,德行不好,本事再大人家也不会尊重你的!”

王新民胳膊能动了,是在武汉治好的。曹县之行其实一无所获,就是一趟白跑,还落下病根,变天时还会隐隐作痛。值不值呢?擅长生意的王新民却不算账。他喜欢剧团,一根筋地要把剧团搞好,春节回老家赶上疫情被封在淅川,电视里看到老河口医务人员驰援武汉的小故事,马上打电话给留在老河口的花脸团长,赶紧编戏,谁编,谁演,如此这般遥控指挥。等年底省里举办戏剧活动,大越调《生死一票》已经上了舞台,以及时配合中心的时代激情受到好评,还参加了电视展播。

王新民没有给我说这些,陈秀兰视频通话是我在现场看到的,《生死一票》是花脸团长跟我说的。王新民务实,重行动,没有什么“金句”。我夸他培养了年轻人,大越调也恢复了,不简单。他嘿嘿地笑,话也说不利索,快退休了,想到这些年,这个这个,争取了编制,请了老师,这个,年轻人起来了,很欣慰,很欣慰。笑着突然就掉下泪来。认识他这么久,这是第一次。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