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全国两优一先】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中共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酒井乡勐根村老达保支部委员会

[时尚] 时间:2024-04-28 16:49:2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32次

  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6月2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走进组织中共族自治县在此次表彰中,全国云南省11名同志被表彰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两优澜沧拉祜老达8名同志被表彰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先先乡勐17个党组织被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进基酒井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层党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云岭大地上,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根村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保支部委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以他们的走进组织中共族自治县光荣事迹引领着全省各族儿女在工作岗位上奋力前行。先进源于责任,全国优秀彰显党性。今天,两优澜沧拉祜老达让我们走进全国“两优一先”代表中共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酒井乡勐根村老达保支部委员会,先先乡勐共同聆听他们的进基酒井故事。

  “吉祥的层党日子我们走到一起,共同把心中歌儿唱起来,蜜样的幸福生活滋润着我,拉祜人纵情歌唱……”来到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酒井乡勐根村老达保村民小组,远远就听到拉祜族人快乐热情的歌声。这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牡帕密帕》的保护传承基地之一,是《快乐拉祜》唱响的地方。

  老达保村民小组位于县城东南部,距县城49公里,有119户503人,设党支部1个,党员17名。近年来,老达保村民小组党支部立足老达保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通过搭建“支部+公司+农户”的模式,对当地民族特色文化资源进行保护、传承、发展,引导拉祜族群众通过“唱歌跳舞”实现脱贫致富,走出了一条以拉祜族民族文化产业推进脱贫攻坚的新路子。2006年,老达保村民小组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先后被评为省级“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第七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先进集体”“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旅游重点村”。

  支部引领发展。2013年以前,“交通基本靠走、喝水基本靠背、通信基本靠吼”形容的正是老达保村的落后面貌。如何让老百姓增收致富,彻底摘掉贫困帽成了村里最大的难题。立足当地民族文化资源禀赋,老达保村民小组党支部积极探索抓党建促脱贫的路子,2013年6月村民小组党支部牵头成立了一家由农民自发自创的澜沧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党员带头,带动村民全部入股。此后几年,在支部的带领下,通过“支部+公司+农户”模式将党员群众组织起来,把分散的民族文化资源整合起来,深化实施“党员群众致富工程”,引领党员群众一同把独具特色的拉祜歌曲唱上央视舞台、唱进国家大剧院,还漂洋过海唱到国外,让“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拉祜音乐火了起来,有效带动92户402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了脱贫。村党支部致力于建立支部班子成员与公司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支部班子成员任公司理事会理事,公司党员任文明宣传员、文艺指导员、信息联络员、文化挖掘员,并于每月召开一次党支部与演艺公司联席会议共商发展。村里每次文艺演出活动,党支部都通过“双语”节目广泛宣传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消除群众参与发展的疑虑。在政策扶持上,小组党支部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积极寻求酒井乡党委帮助协调解决村里文化引领产业化发展中遇到的项目、资金、土地等困难和问题,硬化12公里村组路,建立民族文化传承馆、村民小组活动室、乡村舞台、观演阁,夯实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根基,走上了一条抓党建促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子。

  文化带动产业。党支部着力把分散的民族文化传承人、民族民间艺人、民族文艺爱好者组织动员起来,为他们挖掘民族文化、搞创作、闯市场、创效益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通过党支部搭台,邀请省、市、县有关专家到村里开展“双语”文艺培训共12期490人次,不断提升群众文艺素养。通过“传、帮、带”“三培养”方式,将思想素质好的11名民族民间艺人培养成党员,将民族文艺水平高的2名党员培养成民族文化传承人,将综合素质好的8名党员培养为公司骨干成员,既改善了党员队伍结构,也为公司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建立党员联系户制度,每名文艺队党员联系一名民族文艺爱好者,通过老手带新手、师傅带徒弟、长辈带晚辈等方式结成17个“文艺队党员+群众”的对子,提升群众在文艺演出、形体礼仪、语言表达等方面技能,提高民族文艺表演的广泛性、参与性和影响力,不断稳定壮大党员文艺队伍。每月举办1至2次文艺比拼活动,激发群众创作活力,为群众展示演艺水平提供平台和交流学习机会,不断构建凝聚人心,促进村寨团结和公司发展的格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探索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在原生态拉祜文化的影响带动下,极具拉祜特色的农家乐、民宿、手工作坊等逐渐兴旺起来了,实现民族文化产业从弱小、零散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2016年公司被确定为全国“公司+农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

  产业推动致富。多年来,除了让文化“走出去”,老达保也一直在努力把游客“引进来”。党支部通过公司积极对接市场,激活民族文化活力,壮大民族文化展演规模,改变以往群众自娱自乐、时冷时热的散乱状态,真正将民族文化做成产业。村里现在建起了乡村音乐广场,不少村民开起了农家乐,通过打造拉祜族特色客栈和特色民宿,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体验式文化农庄,美丽的拉祜族村寨正在实现“快乐地发展、快乐地脱贫致富”。党支部发挥党员带头示范作用,依托底蕴深厚的民族传统歌舞,挖掘整理和提升创作一系列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民族特色节目,融合绿色产业、高原农业等特色。建设具有拉祜族传统特色的芦笙坊、青竹坊、陀螺坊、艺织坊、农耕坊、根雕坊、茶吟坊、舂香坊8个民族特色产品展示区,打造集民族文化、农业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以党员户为示范,打造别具一格的拉祜族传统农耕文化,在展示民族文化的同时,带头成为致富能手。党的十八大代表李娜倮带头创办拉祜农家乐,年均增收10万元,成为脱贫致富领军人,并于2016年10月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依托民族节庆、文化研讨、巡回展演等活动,以应邀参加央视、国家大剧院及全国性大型演出为契机,将原生态拉祜文化推向世界,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壮大,带动拉祜同胞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自2013年至今,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完成就地演出730余场次,接待游客11.6万余人次,受邀外出演出200余场次,实现演出总收入384余万元,其中,群众分红250万元。全村119户503人互帮互助,实现从老人到小孩人人受益。

  近年来,借助“党支部+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村民小组党支部通过“党建引领、构建产业、促进增收”,聚焦传承发展民族文化,打通了脱贫致富路,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老达保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彭娜儿说:“公司收入的80%分配给演员,剩下的我们用来照顾孤寡老人,奖励在读大学生等。有村民问我什么是不忘初心,我就说我们要记住是党带领我们过上好生活,永远跟党走。”2019年末,老达保村民小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11240元,90户398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2018年,老达保民族文化助脱贫选题入选联合国“中国扶贫成就展”。

  云南网记者 张成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