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有种·非凡南繁 | 世界全雌西瓜发现第一人姜向涛:婉拒国外高额转让费 欲将技术无偿捐给国家

[娱乐] 时间:2024-05-01 12:25:2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28次

原标题:果然有种·非凡南繁 | 世界全雌西瓜发现第一人姜向涛:婉拒国外高额转让费 欲将技术无偿捐给国家

编者按

党的果然国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有种确保中国人的非凡发现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展示了打造农业强国的南繁信心与决心,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世界

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全雌先后有60多万人次南繁科研工作者从全国各地不约而同来到海南,西瓜利用海南优越条件和丰富热带种质资源,第人开展作物种子繁育、姜向拒国技术捐制种、涛婉加代等科研活动。外高无偿他们,额转用青春、让费智慧、果然国汗水繁育出一批批优良种子。有种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有近3万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70%以上经历了南繁加代和选育,覆盖物种达40多种。南繁不仅托起中国饭碗的坚实底座,还在精神高地上立起丰碑。

为展现一代代南繁人薪火相传,持续接力托举中国饭碗的非凡历程,海南省融媒体中心(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推出“果然有种·非凡南繁”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记者 利声富

十多年前,300万美元对于一个农民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但美国和英国的种业公司找到姜向涛,出300万美元买断他的杂交全雌西瓜技术时,他毅然拒绝了。

2006年,世界著名瓜类专家、美国人杰克来海南时,中国工程院院士、瓜类育种专家吴明珠带着他看了姜向涛选育的全雌西瓜后伸出拇指说:“中国了不起,中国的农民了不起!”

“我主要以研发为主,大概还要三五年时间技术才达到世界最好水平。届时,我将无偿捐给国家。”1月16日,三亚市的南繁育种基地里,正在瓜棚里忙碌的姜向涛向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说。

姜向涛在查看西瓜长势。记者 沙晓峰 摄

扎根泥土地 誓让全世界吃上中国好瓜

在三亚南繁育种基地里,几排绿意盎然的瓜藤上,挂满大小不一的西瓜。姜向涛走到几株西瓜前,先逐个看了看西瓜的纹路,接着将西瓜放在手里掂了几下看重量如何,再用手轻轻拍几下听了听声音后,姜向涛挑出一个称心如意的西瓜。

刀落瓜裂,随着“咔嚓”一声清脆的声音,西瓜就四分五裂,一股清甜的瓜香扑鼻而来。

“10.8度。”看到测糖仪上的数据,姜向涛高兴地说:“不错,基本达到西瓜最佳甜度11度。”

“来,都说百闻不如一见,你们先尝下,看这个瓜与其他瓜有何不同。”姜向涛说,这是他今年选育的第一批全雌西瓜。

姜向涛在检测西瓜含糖量。记者 沙晓峰 摄

“那边的还等着授粉呢,所以今年春节肯定又得在三亚过。”姜向涛说,自踏上海南这片热土开始南繁育种来,他已18年没和家人一起过春节了。“没办法,春节前后正是西瓜授粉最佳时节,错过了就白忙活了。”对于每天和泥土打交道的育种人来说,他们恨不得一年当两年用,这样可尽快选育出新品种。

今年72岁的姜向涛是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宏伟乡一个朴实的农民,中等个头,黝黑的脸上有一双炯炯有神眼睛,双手长着厚厚的老茧,鞋子永远沾满泥土。

和许多南繁人一样,每年,姜向涛在北方和南方间辗转进行育种。18年来,上半年在黑龙江育种,下半年就来到三亚加代。如今,72岁的姜向涛,还在前行。“农作物讲究季节性,误了农时就要重新开始,马虎不得。”姜向涛说。

“我要把国内外最好的材料转育成全雌的,把好吃的东西导入到全雌西瓜里,再把全雌西瓜育成好吃的品种,让全世界都吃上中国的好瓜。”姜向涛眼神坚毅地说。

因祸得福 被骗走的种子成为活广告

刚开始,姜向涛育种,完全是为了生活。

1995年,为改变家里的收入情况,一直对农业有研究的姜向涛开始学习制种,并带领乡亲们一起给各个院所制种。

虽然没赚到多少钱,但也稍微改变家里的情况。看到姜向涛制种确实有技术,许多农民都跟着他学习。

2000年前后,是黑龙江大庆市林甸县制种高潮。偏偏这个时候,和姜向涛合作育种的一家园艺所给不上钱了,足足有173万元。这其中,有160多万是姜向涛欠农民的。

马上快过年了,农民还指望着拿钱过年呢,姜向涛心急如焚。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当天,姜向涛背着100多盒种子去卖。由于临近春节,没卖多少只好回家。可当他回到家时,立即傻眼了。家里的电视机、一辆四轮车被农民拿去抵种子款了。

“我本身就是农民,了解农民的辛苦,干啥也不能欠农民的。”几十年过去了,回想起往事,姜向涛一点都不生气。

姜向涛接受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专访。记者 沙晓峰 摄

“我想要43箱种子,你能发货不?”大年初四,正在家里苦思如何找钱还农民时,一个来自山东的电话点燃姜向涛的希望,急于拿到钱的他二话不说就发货。

可当姜向涛发完货,对方收到货后,电话就打不通了。

元宵节刚过,姜向涛就坐上开往山东的火车。“当时出发时,就发誓一定要找到这个骗子。”回想起当初的情景,姜向涛记忆犹新。

在一个全是蜘蛛网的仓库里,姜向涛找到骗取他43箱西瓜种子那名姓高的男子,可对方一分钱都没有。

原来,高某也是搞育种的。因为收了农民的钱,没种子给农民,他竟然打起姜向涛种子的主意,拿骗来的种子去顶账了。

姜向涛说,欠农民的钱还不上,种子又被骗了,女儿当年也刚好考上大学需要钱。三重压力下,姜向涛曾一度迷失了方向。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俗话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2001年春天,姜向涛陆续接到来自山东、河北、河南、辽宁等地种植户打来要种子的电话。

难道又是来骗种子的?姜向涛心里在嘀咕。

原来,高某骗去抵给其他人的西瓜种子,农民种后喜获丰收,且品质不错。因此,不少农民拨打包装袋上的电话购买种子。

“没想到被骗走的种子竟然成了活广告。”姜向涛说,看来,好人还是有好报的。

儿子无意叫喊 让他成世界全雌西瓜发现第一人

“爸,这里也有一株西瓜。”1998年,在制种地里玩耍几岁大的儿子对正专注育种的姜向涛叫喊。西瓜制种地里有西瓜株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但姜向涛还是看了一眼。

就这一眼,姜向涛成为世界全雌西瓜发现第一人。

从夏天守到秋天,从瓜藤几十厘米长守到西瓜株一多米长,这株西瓜株还是没有雄花。后来,姜向涛从瓜地里找相同品种进行授粉,当年收获138粒金贵的种子。

1999年,姜向涛将138粒种子种在一块地里,但没有出现全雌西瓜。难道是巧合?或是意外?姜向涛心想。

“有了。”2000年,姜向涛发现第三年种的西瓜又出现全雌西瓜后,他终于知道,原来第二代是隐性基因。

经过几年的试验,2005年,姜向涛成功选育出母本为全雌西瓜的“向富4号”等。

这么好东西得保护起来,虽然姜向涛是个农民,但他知道种子保护的重要性。

于是,他找到西瓜专家、郑州果树所的谭素英老师。“你这个要保护好。”谭素英老师看到姜向涛的标本后,立即向姜向涛推荐了吴明珠院士。

得知吴明珠在海南进行南繁育种时,姜向涛立即坐上开往海南的火车。

“小姜,你是怎么搞出来的?国外育种专家搞了十几年都没成功。”在三亚的南繁育种基地里,当时73岁的吴明珠语重心长地对姜向涛说:“一定要保护好,千万不要轻易给其他人,且要继续研究,争取更完善。”

得知姜向涛想在海南进行南繁育种时,吴明珠立即帮他找地等。就这样,姜向涛连续18年的在海南的南繁育种路开始了。

姜向涛培育的西瓜。记者 沙晓峰 摄

他在海南进行南繁育种第一年,就遇上台风。当时,吴明珠有16个瓜棚,里面的西瓜材料都非常珍贵,他的2个瓜棚正进行全雌西瓜试验。台风来时,吴明珠顾不上她自己的瓜棚,反而拿着防风材料,下地帮他保护瓜苗,这让姜向涛非常感动。

台风过后,吴明珠的瓜棚全被吹倒东歪西倒,瓜棚里的育种材料全完了。但她看到姜向涛瓜棚里的瓜苗基本完好时,脸上露出笑容。

2006年,在三亚的南繁育种基地里,当吴明珠向前来参观考察的世界著名瓜类专家、美国人杰克介绍姜向涛,并带着他实地参观姜向涛选育的全雌西瓜时,杰克说:“中国了不起,中国的农民了不起!”

姜向涛培育的西瓜。记者 沙晓峰 摄

拒绝国外高额转让费 计划将技术无偿捐给国家

全雌西瓜具有抗病、高产、提升品质、经济价值高等特点。

一般情况下,常规西瓜杂交制种的工序复杂,操作难把控,费时费力,纯度难保证。全雌西瓜杂交制种则简化制种工序,不需人工授粉,便可获得高纯度的杂交种子。

2007年,姜向涛的《西心全蛛基因gy的发现》(gy就是全雌性基因符号)学术论文在国家一级学报《园艺学报》发表后,许多人纷纷找他合作。其中,一家种业公司抛出在北京购买别墅、汽车的诱人条件。但一心只想做研发的姜向涛拒绝了对方。

姜向涛说:“2007年和2012年,美国和英国的种业公司找到他,开出300万美元买断杂交全雌西瓜技术条件。这技术本属中国,我怎么能卖呢?”事过多年,姜向涛依然不后悔当初的决定。

2012年,国际葫芦科遗传协会年报向世界公布——中国姜向涛发现全雌西瓜基因gy后,立即在国际上引起不小反响。

经过多年的试验,姜向涛优中选优,选育出12个优质品种。其中,全雌哈密瓜4个、全雌薄皮瓜2个、全雌西瓜6个。另外,还有蜜瓜单性花品种5个、单性甜瓜的3个……这些,均是此前我国乃至世界不曾有的。

期间,几家上市公司找到姜向涛,说要包装姜向涛的种子,推向市场。“我主要以研发为主,这技术要达到世界最好水平还需要三五年的培育。届时,我将无偿捐给国家。”姜向涛说。

说罢,姜向涛又在南繁育种基地忙去了。

总监制 | 罗建力

总策划 | 纪燕玲

执行策划 | 孙学新

记者 | 利声富

摄影 | 沙晓峰

摄像 | 马子涛(利声富)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