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汉字“中”和“国”的准确含义吗?复旦姜义华教授谈“何谓中国”

[知识] 时间:2024-05-02 13:11:0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25次

原标题:你知道汉字“中”和“国”的中准确含义吗?复旦姜义华教授谈“何谓中国”

作为中国人,“中国”是知道祖国的名字,但“中”和“国”的汉字和国真实含义又有多少人能准确了解?12月19日下午,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准旦姜历史系教授姜义华在《何谓中国》新书分享会上,确含与线上线下的义复义华读者进行了一场“走心”交流。

我们的教授中国万古一系,天下一统。谈何如此多面向的谓中中国,是中如何形成与建构的,又是知道如何维系与转型发展的?《何谓中国》一书从四个方面来展开“何谓中国”:一是历久弥新的中国;二是多元一体的中国;三是人文化成的中国;四是大一统的中国。

姜义华教授在分析中涵盖从古代到当今,汉字和国从大漠到海疆;从古老文明的准旦姜诞生与文明理念的确立,到历经百年以来的确含文明转型和七十年人民共和国的奋斗与崛起,深刻探索了中国历史的义复义华形成与发展,中国文明的核心特质与根本精神,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中流砥柱和领导核心作用,提供了理解和把握中国文明历史与现实的基本框架,是一部简明扼要地理解我们中国的卓越读本。

谈到如何解读“中”和“国”两个汉字,姜义华教授表示,前贤根据“中”在甲骨文中的形状,解释中字象形旗杆,上下有旌旗或飘带,旗杆正中竖立。中间的正方形、长方形或椭圆形、圆形,很可能代表居所、祭坛、仓库乃至城郭、族群成员生产与生活所在地。旗杆上通于天,下立于地,处在一块四方或圆形的土地的中轴上,这是一种兼顾四面八方而又有所坚守的空间观。另外,通过阳光之下标杆的阴影,可以测定东西南北方向,还可以测定每天不同时辰的变化及每年季节的变迁。这又体现了一种兼顾过去、未来,而又以当下为重的时间观。旗杆上还有二至四条旌旗或飘带,不仅用于观察风向,或测验风之有无,而且显示了狂风中旗杆的不可动摇。

《中庸》有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在中华文化的价值体系中,“中”代表了以“中正”“中和”为内核的“中道”,表达了兼顾一切、包容一切的宏伟气象,要求努力了解矛盾对立的各方内在的相通、相容、相融之处,让它们在积极互动、和合、结合中共生共存,并通过创新而获得新生命、新发展。

铜鼎铭文中的“国”字写成“或”字,周晚期在“或”的外面加上“囗”,写作“國”。许慎《说文解字》有云:“或者,邦也。”“或”字中的“口”意为国家的人口,“戈”意为抵御侵略、维护治安的兵器;下方的短“一”表示土地与家园,表示中国是以人为本的小农经济,同时有能力保护国土和人民。“國”字的外框“囗”,框定了国家的疆域范围,表明中国是一个自卫式的国家,不搞对外侵略扩张。“作为中国人,何谓中,何谓国,何谓中国,我们要理直气壮地讲清楚它们的真实含义。”

中华文明以人为本位,中华政治伦理的核心价值是“民惟邦本”。在姜义华教授的观点中,他将对“人”的解释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中华文明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人为本位,不是以神为本位。《周易》有云:“文明以止,人文也。”我们关注的都是现世的、活生生的人,是人的此岸世界,不是人的彼岸世界。

第二,我们讲的“人”不是单独的个人,而是群体的人、社会的人、整体的人。马克思曾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能够接受马克思主义、实践马克思主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和中华文化是契合的。在家庭中,一个人可以是儿子、丈夫、父亲,或是女儿、妻子、母亲。每个人都有多重身份,每一种身份都表明了他在群体中的社会关系。这个群体,可以是一个家庭,也可以是一个国家。

第三,中国是一个家国共同体,“天下为公”和“天下为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礼记·礼运》篇有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政治制度上,中国古代是大一统国家与郡县制、地方自治的结合;经济制度上,是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政治理想中的“天下为公”与现实生活中的“天下为家”,始终“纠缠”在一起。“天下为公”不能漠视家庭的生产需求,这也是人民公社要变成“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改革开放要让农民对土地保有使用权的原因。“天下为家”也不能变成绝对的私有制,“天下为公”的理想信念始终起着调节和引领的作用。

在分享会上,有不少小朋友前来聆听。对于他们学习历史该如何“入门”,姜义华教授建议:“可以从‘地理’和‘器物’开始。”对小朋友而言,了解自己的家乡是学习历史比较简单易懂的起步方式。博物馆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场所,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博物馆,从展出的“器物”开始逐渐了解历史知识。

(傅文婧)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