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市场年初开始回暖 德系一家独大

[知识] 时间:2024-05-05 20:39:3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105次

由于2013年1月与2月相比2012年,中国有春节放假因素,汽车因此,市场单纯以一个月的年初数据进行同期比较,并没有太多的开始市场意义。但是回暖,从1-2月累计的德系汽车市场增长来看,我们还是家独能够从中窥探中一些市场的发展趋势以及变化。

中国汽车市场从总体上看已经触底回升,中国前两年的汽车市场低迷形势有望获得缓解。但是市场市场形势的好转,并不代表自主品牌的年初竞争力的同等程度的提升,反而是开始其它外资品牌获得了中国汽车市场增长的更多好处,尤其是回暖德系汽车品牌成为中国最强势的品牌。

市场开始回暖

中国汽车市场从2011年开始进入低速增长以后,德系2012年已经接近市场增长的底部。2013年则开始出现缓慢回升。

2012年1-2月的增长速度明显迟缓,甚至为负增长。但是2013年已经彻底扔掉了市场的阴霾,积极增长的信号已经出现。1-2月,汽车产销331.17万辆和338.91万辆,同比增长高达14.06%和14.72%,第一次回复到了双位数增长。

乘用车市场的增长信号尤其明显。其市场销售的增长速度接近20%,为19.53%。尽管商用车市场仍然表现为下降,但是下降的力度已经明显减弱。1-2月市场销售同比下降4.97%,但是去年的降幅却高达6.94个百分点。

从1-2月的累计市场表现来看,除了交叉型乘用车市场因为有关车型进行调整表现为同比增长下降以外,其它市场都表现增长态势,尤其SUV市场的增长仍然强劲迅猛,其同比增长速度竟然高达50.22%。另外一个表现变态的市场是MPV,其增长速度出奇到高达150%。

自主形势仍不乐观

自主品牌虽然在1月表现尚可,出现了市场份额的提升。但是2月份却又转而下调。市场份额的提升或者下降与春节假日并无任何关系。因此,2月的数据仍然可以看出自主品牌市场的趋向。2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比重为43%,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也显示下降,为0.4个百分点。不仅如此,轿车市场中,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也呈现同一趋势。

2月,自主品牌占轿车销售总量的比重已经不到三成,为29%,虽然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但是却比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

当然,从2013年前两个月的数据相比,自主品牌的市场形势相对乐观。1-2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3.2%,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而轿车市场表现更为出色,1-2月,自主品牌轿车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9.7%。

应该说,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的相对提升,是与日系汽车品牌的份额大幅下降有关。然而,从所有国别品牌的市场份额的变化中,我们更可以看出自主品牌的竞争力仍然相对弱小。

也许,我们从自主品牌的出口形势中可以看到自主品牌的乐观。1-2月中国整车出口数量高达14.07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19.1%。其中乘用车出口的同比增长速度更是接近3成,达29.6%。

但是,自主品牌出口中其实恰恰存在着隐忧,因为各个自主品牌的出口产品更多是中低端产品,各个出口汽车企业产品过于雷同,存在自我竞争的恶性问题。特别是随着跨国公司日益向这些第三世界市场的开拓力度加大,自主品牌的海外出口必然出现中国国内市场的格局。

德系一家独大

上面我们提到了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提升,更多是由于日系汽车品牌市场份额下降造成。但是,从日系汽车市场份额下降中获得最大益处的并非自主品牌,而是德国的汽车企业。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说自主品牌的竞争力仍然相对弱小,市场发展趋势仍然不乐观的主要原因。

由于中日关系因为钓鱼岛问题出现诸多不确定因素,而日本新政府又在其它方面表现出更多的右翼倾向,因此,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中日关系不容乐观。中日关系的不稳定,必然造成中国国内对于日系汽车品牌的购买热情趋于冷却降温。

从2月的市场数据看,日本汽车品牌的市场份额已经下跌到国外品牌的第三位。德系与美系分别以19.9%、12.1%的比例超过日系的11.9%。

这一趋势在轿车市场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德系品牌的市场份额占去了整个轿车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强,美系轿车的市场份额也比日系汽车轿车市场高出2.4个百分点。日系轿车市场的份额只有13.6%。

日系汽车品牌市场份额下降的趋势从1-2月的累计销量来看,虽然有所不同,但是日系汽车下降的大方向基本不会改变。而德系汽车将占到中国汽车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基本已经成为定局。

而如果按照各个系别的收入与利润情况来看,德系汽车品牌的优势就更加突出。比如大众汽车从中国市场中获取的利润数百亿元,但是中国最好的汽车企业的利润也只不过有50多亿元。

德系一家独大的局面,造成德系汽车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更加傲慢以及对于消费者的轻慢。从2012年就开始发酵的大众汽车的DSG问题迟迟没有获得解决,就是这种德系汽车独大的恶果之一。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汽车(微博)独家稿件,版权为腾讯汽车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腾讯汽车)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