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老板娘为赶高铁小伙1V1烤串 这么好客的城市再不去就不礼貌了

[综合] 时间:2024-04-29 17:09:0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63次

  4月9日,淄博山东淄博,老板男子着急赶高铁又想吃淄博烧烤,赶高点了很多东西,伙V好客老板娘怕他来不及烤,烤串亲自帮烤让他专心吃,市再网友称:这吃出了家的不去不礼味道!还有的淄博网友称:这么好客的城市再不去就不礼貌了。

  淄博烧烤,老板怎么突然就火了?

  截至4月10日,赶高青岛、伙V好客威海、烤串济南、市再烟台强势登上“五一”全国住宿预定TOP 20,不去不礼被烧烤带火的淄博淄博更是凶猛,住宿预定量较2019年上涨800%。

  网友戏言,淄博烧烤将成为继新疆烧烤、东北烧烤之后崛起的新一大烧烤流派。

  如此巨大的声量,让迫切想要美食出圈的浙江羡慕不已,当地宣传部门更是发文解析,短期内完成品牌影响力的弯道超车,淄博烧烤有值得学习之处。

  “这些网络爆款看起来有些偶然,但不乏当地政府和社会的努力。”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董彦岭对城叔分析,除了烧烤本身的产业价值、旅游价值外,对区域品牌和城市知名度都是一个很大的提升。

  而在烧烤火爆的另一面,这座拥有百年工业史的老工业基地被“冷落”已久,受制于产业“偏重、偏化”,在省内仍然面临经济排位后移、人口负增长的困境,借这一把火淄博能否趁热打铁,突破瓶颈?

  新晋“顶流”

  连当地人也很难想到,没有什么旅游资源的淄博能够成为“网红城市”。

  烧烤没什么特别,大葱也没有什么特别。不过,当游客拿起两串滋滋冒油的肉串,裹上蘸料摊在小饼上,再用手掌拖住小饼一拉木签,再撒上一段葱叶,抬手一卷就成了独一无一二的“淄博烧烤”。

13.jpg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短短一个多月里蹿红网络,淄博“人造名片”的秘诀是什么?

  浙江宣传将之总结为“淄博烧烤走出了差异化的路线——“小串+小饼+小葱”的灵魂吃法,加上在外部形象上“一桌一炉一卷饼”的独特仪式感,让淄博烧烤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浙江如此“好学”的原因,其实不难理解,就是为了让消费“活”起来,让烟火气浓起来,为社会经济复苏,提供“美食”动力。

  上月末,工信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积极将地方特色食品消费元素嵌入夜间经济、特色餐饮集聚区、大型商业综合体等消费场景和载体。

  这对于被调侃为“美食荒漠”的浙江来说,难度不小。在上述指导意见发布前,浙江就已组团跑到江西、湖南学习,主要就是研究别人在吃上是怎么做的文章,研究兄弟省份怎么做美食推销的。

  “横空出世”的美食顶流,浙江自然也不会放过。

  大众点评数据显示,3月以来,淄博当地“烧烤”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去年增长超370%;“淄博烧烤”关键词全平台搜索量则同比增长超770%。

  从面向社会召开新闻发布会,成立淄博市烧烤协会,宣布举办烧烤节庆祝活动,到开辟“烧烤专列”、市内市内21条烧烤专线,专门制定烧烤地图,淄博趁热打铁,使得淄博烧烤的热度居高不下。

1681281825462184.jpg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在当下这个互联网时代,每座城市都有“火”机会,但能趁“火”追击者为数不多。

  “好风凭借力,政府要借助市场之力、网络之力来形成良性的互动。”董彦岭认为,淄博烧烤“爆火”能否持续取决于多种因素,但是从政府层面去因势利导,把热点和影响力拓到淄博的方方面面,“对培养城市的亲和感,乃至招商引资、招才引智都会发挥很好的作用。”

  在不久前举办的2023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上,淄博市委书记马晓磊表示,下一步淄博将全链条提升“吃住行游购娱”供给力,努力把“一时现象”打造成“一市品牌”,推出更多优质文旅产品、打造更多优秀文旅IP,让游客看得过瘾、玩得尽兴、吃得开心、住得舒服。

  “秘方”就是一个字

  山东淄博的烧烤火了。缘何这么火?答案有很多,细究起来也没有什么了不得的秘方,就是一个字:诚。

  3月31日,在淄博一家烧烤店内,食客展示小饼、蘸料以及各种烤串包容一切的吃法。

  这种“诚”首先体现为价格公道。淄博烧烤是因为人均六七十元火出圈的,比其他地区便宜。实惠的体验为淄博烧烤带来不少粉丝。有些地方美食也曾因性价比走红,但客人多了就肆意涨价。淄博需要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15.jpg

  淄博烧烤的“诚”还体现为“不耍秤”“不坑人”。最近,一位以自带小秤暗访商家走红的博主去淄博打假。在当地最热闹的八大局商区,博主探访了10家店铺,全都没有缺斤少两。有的商家还主动去除了包装袋重量,有的准备了小点心当添头,让博主连夸“靠谱”。不出所料,“靠谱”的淄博烧烤又收获了一波粉丝,延续了热度,有大量网友表示“五一”一定要去试试。

  价格公道、不短斤缺两,本就是经营者的义务、做生意的本分,用当地商家的话说,“人做生意凭良心”。可这个看似天经地义的事情,却不是人人都能坚持。前些天在某网红旅游城市,这位博主检测了10个商家,发现8个用的秤都有“鬼”,甚至出现了“半斤秤”,4斤实际才2斤,坑了整整一半。这样的消费环境,让人如何安心?对比之下,走红以来,面对一波波的客流,淄博商家尚未爆出什么有损声誉的负面情况。希望他们能继续保持,共同守护淄博的荣誉。

  (图源网络 中国小康网综合@闪电新闻、每日经济新闻、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