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今年新生儿数量再创新低,“少子化”难题有解吗?

[知识] 时间:2024-04-29 06:36:4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154次
  在全球人口突破80亿之际,少子化日韩两国正为少子化问题而苦恼。日本
  日本厚生劳动省最新公布的今年解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新生在日本出生的儿数新生儿数量(含外籍)约为59.9万人,较2021年同期减少约3万人。量再因此,创新厚生劳动省预计,低难按照这一趋势,少子化2022年全年日本的日本新生儿数量或将低于80万人,创日本政府有相关统计以来的今年解最低值。
  不仅仅是新生日本,韩国统计厅发布的儿数最新数据也类似。韩国今年前三季度新生儿总数为19.22万人,量再同比减少5.2%。创新韩国第三季度新生儿人数同比减少3.7%,至6.4万人,创下自1981年有统计以来同期最低纪录。
  据韩媒报道,按照目前趋势,韩国今年全年出生人口也将低于去年。
  在11月底由复旦大学和韩国崔钟贤学术院主办、复旦发展研究院承办的以全球多重挑战下亚洲的应对为主题的上海论坛2022年会上,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社会学系教授王丰在主旨演讲中表示,东亚地区人口出现下降趋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人口下降,其实是个人福祉增加、更加长寿等多种因素结合的产物,这一趋势将长期持续,与其试图改变趋势,不如改变观念,适应趋势。
  比预期严峻的少子化问题
  早在数月前,厚生劳动省公布的人口半年报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1月至6月),日本新生儿数量为38.49万人,比上一年同期减少2万余人。这一数字为2000年以来最低值,首次低于40万人。因此,当时就有日媒预计,今年全年日本新生儿人口数跌破80万大关近在眼前。2021年,日本全年新生儿数量约为81万人。
  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曾在2017年估算,2027年日本新生儿出生数或跌至81万。该机构所公布的未来人口推算显示,日本的出生人口数跌破80万人将会发生在2033年,2046年跌破70万人,2058年跌破60万人,2072年跌破50万人。但现在看来,日本新生儿人口数跌破80万要比2017年时预测的时间更为提前。日媒称:日本社会面临的少子化问题比预想的更严峻。
  韩国一直受困于总和生育率低迷的困扰。总和生育率,反映妇女一生中生育子女的总数,通常总和生育率至少要达到2.1,才能达到世代更替水平。今年第三季度,韩国的总和生育率仅为0.79,同比减少0.03,创下自2009年开始相关统计以来的同期最低纪录。
  新生儿数量从2016年开始每个季度都在减少。此前,韩国统计厅在未来人口推算报告中预测称,今年全年韩国的总和生育率将达0.77。韩国统计厅人口动向科认为,如果按照现在的趋势发展下去,与之前的预测不会有太大差异。去年,韩国全年总和生育率为0.81,为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平均值(1.59)的一半。
  联合国人口基金发布的《2022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显示,韩国总和生育率已连续三年全球垫底。
  韩国经济研究院指出,考虑到全要素生产率急剧下滑、低生育导致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经济潜在增长率恐将出现负增长;这种情况会导致年轻人持续陷入经济困难,再进一步加剧生育率下降程度,陷入不良循环。
  王丰及其团队预测,到本世纪末,东亚总人口可能下降到现在的55%左右,日本人口将减少40%。其中,降幅最大的是韩国,本世纪末的人口可能只有现在的46%。
  对于日韩国内比预期更快的少子化现状,王丰认为,一方面是预期寿命的不断增长,另一方面则是年轻群体的结婚率不断下滑,这与生活成本上升、教育竞争、工作生活的平衡、社会对儿童提供的看护条件等相关。
  日韩政府如何破解
  加大预算投入、增加生育补贴和住房支援、保障育儿假等,都是当前日韩政府为积极鼓励生育、缓解少子化对经济发展的冲击所采取的一系列应对措施。
  就日本而言,少子化是历届政府无法回避的议题之一。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松野博一在最新回应中强调,日本的少子化情况已形成危机,日本政府将采取多项措施鼓励结婚和生育。此前,他多次表示,出生率减少可能动摇日本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基础,他承诺把解决这一问题作为当前政府的首要任务。
  日本政府在今年4月专门成立儿童家庭厅,以期应对少子化问题。同时,作为新的应对措施之一,日本政府也已正式宣布于2023年度增加新生婴儿补助金,从目前的42万日元增加到47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3万元)。当然,由于日本各地医疗机构收费标准不同,这一补助水平略高于日本全国约45万日元的平均水平。
  在韩国,历届政府也是一方面通过促进生育率、一方面积极调整经济的双轨制政策,以适应少子化和日益老龄化的人口结构。当前尹锡悦政府还希望通过楼市调控政策,加大住房供给,来缓解年轻人的压力,以期提升生活质量。
  韩国保健福祉部前部长朴凌厚表示,在接受低生育现实的同时,政府将集中力量改善导致这一问题的社会结构性因素。同时,他认为,缓解低生育、少子化问题,还需要企业、地方政府、社会团体等应齐心协力,推动根本性的改变,共同应对这一挑战。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