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新发现3.3万吨钨矿 改写湖北无大型钨矿历史

[时尚] 时间:2024-05-05 17:21:2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33次

原标题:大冶新发现3.3万吨钨矿 改写湖北无大型钨矿历史

(记者林晶、大冶吨钨大型通讯员尚世超)我省地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新发现万写湖1月5日,矿改从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获悉,北无在大冶市付家山地区新发现3.3万吨钨矿。钨矿至此,历史该矿区已累计发现钨矿5.84万吨,大冶吨钨大型达大型钨矿规模,新发现万写湖改写了我省无大型钨矿的矿改历史。

钨矿,北无属稀有矿种,钨矿是历史现代工业、国防及高新技术应用中极为重要的大冶吨钨大型功能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航天、新发现万写湖原子能、矿改船舶、汽车、电子、化学工业等领域。

该矿区属于2016年省自然资源厅部署的“大冶市龙角山-付家山矿区外围铜钼钨矿普查”项目。该项目负责人孙孝峰介绍,大队结合已有地质资料,总结矿体分布规律,并利用高精度、大测深的广域电磁法、微动勘探等探测技术捕获到矿体信息后,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合作,开展三维地质模型构建,精准定位找到矿体所在位置。自2016年以来,已累计钻孔17个,13个孔发现了钨矿,最深的钻孔达到1230米,尤其是2020年在付家山外围施工的5孔,均发现了钨矿,经初步估算,新增储存量3.3万吨。

据介绍,该矿体厚度大、埋藏浅、经济可采性好,潜在价值达42亿元。“一般矿体厚度在30到40米,而该矿体平均厚度达80米,最大见矿厚度达158米,而且矿体较富,是最低工业品位的2倍。”孙孝峰说。

钨位列我省矿产资源重要程度第7位,但我省钨保有量仅为5.25万吨,供需严重不足。此次新发现钨矿占全省钨保有资源储量的六成,占我省已累计查明钨储存量的四成,将为我省相关产业和矿业企业发展提供后续资源保障。

【延伸报道】

向地球深部找矿取得多项突破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林晶 通讯员 尚世超

近年来,随着浅部保有矿产资源储量不足、浅部矿产资源发现可能性逐步降低,向深部找矿已成为必然。除了上述发现的钨矿外,2020年,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深部找矿取得丰硕成果。

矿田外围屡有新发现

黄石是我国六大有色金属资源基地,其中铜绿山矿田最为出名,为我省最重要的铜铁金矿田。2020年11月,一大队在该矿田外围矿业权空白区深部找矿有了新突破,新发现富铜富铁矿体1个。

队长吴昌雄介绍,近年来,铜绿山矿田的深部找矿工作以已有矿业权深部为主,在外围矿业权空白区找矿进展不大。“此次发现,实现了铜绿山矿业权空白区深部找矿突破,还证实了该区域深部巨大的找矿潜力,增加了我们开展深部找矿的信心,为申报科技部‘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大专项奠定了基础。”据介绍,随着进一步的勘查,该矿体规模有望扩大,提升潜在经济价值。

在大冶市叶家庄东角山矿区外围,一大队进行铜多金属矿钻孔普查时发现一个新矿体。矿体长约400多米,宽最大达58米,厚度40余米,埋深300米至600米,具厚度大、埋藏浅、品位较高的特点。经初步估算,新增铜金属量1.5万吨,并有继续扩大规模的潜力,潜在经济价值达10亿。

地热资源也实现了零的突破。在黄石市太子庙道士湾地区进行地热预可行性勘查时,发现1处低温地热资源。据介绍,该地热资源孔底温度42℃,孔口水温约36.7℃,每天水量约220立方米,具备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将推动黄石温泉旅游产业发展。

挖掘“价值”守护“颜值”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必然会破坏生态环境,如何做到鱼与熊掌兼得?

“以科学管理和先进技术为手段,通过运用先进的勘查手段、方法、设备和工艺,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矿产勘查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可持续发展。”一大队地勘院院长杨伟卫介绍,钻探施工要先修路,建施工场地,将设备运到指定位置作业,必然会破坏植被。现在多采取“索道搬运”“一基多孔”等新方法、新技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大为减少。“索道搬运可以减少修路带来的生态破坏。随着定向钻探技术提升,在原有施工场地进行多个钻孔,既可以充分利用前期修建的道路和机台,还能加快钻探实施进度。”杨伟卫介绍,如龙角山ZK6002孔利用的就是原ZK6001机台,其施工的5个钻孔所需设备材料均是通过索道搬运,为此多花了近50万元。

钻探过程中,该大队还采用环保泥浆等新材料施工,并对泥浆池开展防渗透处理,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钻孔结束后,我们在工地上铺盖土壤,复垦复绿。对挖出的泥浆转移,对泥浆池进行固化、回填处理。”杨伟卫介绍。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