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时尚 >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 正文

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

[时尚] 时间:2024-04-29 23:16:0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65次

中国人重视教育,做好对于孩子的做好培养,中国的做好家长们一向是“肯下功夫的”。在资讯发达的做好当下,看到诸多“别人家的做好孩子”大放异彩,人们难免也会萌发出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做好想法。虽然我们常说,做好培养孩子的做好兴趣爱好还是要针对孩子自身的特点,不能完全凭家长的做好好恶来主观臆断。但作为家长也应该针对孩子身上存在的做好短板来进行针对性的培养。

今天接受采访的做好嘉宾--刘艳红,是做好一家语言培训机构的创始人,她痴迷于语言文字,做好信奉阅读治家。做好访谈中刘艳红校长提到她的做好儿子陈博就是她教育理念的第一个受益者。陈博14岁时就将书法获奖的拍卖所得,全数捐给了母校的贫困生,2009年,儿子被保送至浙江大学。自此,刘艳红立志将儿子受益于阅读的经历加以总结、分享,传递给社会,开始了阅读推广和青少年语言艺术的培训之路。而南县金话筒特有的“图书馆式艺术学校”的格局为偏远湖乡广大青少年开辟了一方希望的绿洲。

云图片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无数家长的殷殷之情,切切之心,催生了一个新兴市场—“艺术培训市场”,加上艺考的持续升温和家长对孩子音乐、美术、语言等素质教育的重视,近几年来艺术培训市场得到了空前发展,很多机构引入更多门类的课程来吸引更多的学生家长,但是南县金话筒16年来却只专注于语言培训的这一个门类上,即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仍然没有涉猎其他。刘艳红说:“虽然孩子的未来有无数种可能,但作为一个教育者,我这一辈子只想把这一件事做好”。

面对孩子的兴趣培养,各类培训机构推出的琳琅满目的选项,别说孩子一脸茫然,就是家长也是无所适从。上午钢琴,下午绘画。孩子们每天走穴赶场,疲于应付。家长们陪护的也是心力交瘁。于是很多人开始反思,“赢在起跑线”究竟是不是一个伪命题,我们要不要把童年还给孩子。刘艳红说:孩子的教育还是要辩证的去看,家长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完全“放养”的孩子看似自由,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环境的变化,看到身边同学、朋友多才多艺,难免会产生失落感,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而家长如果不挖掘孩子的兴趣,只是一味的强调补习、报班,孩子也难免的会产生逆反心理,最终适得其反。

在最后的网友互动环节,当被问到是否担心南县金话筒模式被复制时,刘艳红说:“模式可以被模仿,但责任不会被超越”。

16年过去,成千上万名孩子在她身边茁壮成长;近400个家庭的孩子从这里飞了出去,飞向了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118所高校,成为栋梁之才!被刘艳红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没有成不了才的孩子,只有找不到方法的家庭。2018年刘艳红的家庭被评为“湖南省文明家庭”。这也成为了她“阅读治家”理念最好的注脚,她说,我们不是要培养千人一面的朗读机器,而是要带领孩子领略中华语言文字的美妙,感受阅读的乐趣,从而助力培养正确的三观,让未来职场上,孩子们都能处变不惊、游刃有余。

希望更多的孩子可以在南县金话筒插上梦想的翅膀,希望刘校长提出的阅读治家可以影响到更多的有心人。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