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 >第546期 |【孟庆国】 再游卧龙岗 正文

第546期 |【孟庆国】 再游卧龙岗

[综合] 时间:2024-04-27 15:48:5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43次

    原标题:第546期 |【孟庆国】 再游卧龙岗

    

     再游卧龙岗

    孟庆国

     在南阳,第期知名度最高的孟庆旅游景点,非卧龙岗莫属。国再因为有了诸葛亮,游卧这里沉淀下丰厚的龙岗三国文化遗迹,成为凝聚日月灵气、第期文化精神、孟庆人气地脉的国再智慧福地,文化高地,游卧旅游胜地。龙岗

     癸卯孟冬,第期我与华夏世博集团董事长牛海峰夫妇一起,孟庆去南阳考察对接项目。国再牛君原籍山东,游卧求学郑州,龙岗创业河南,年轻有为,自认与诸葛亮同乡,仰慕已久,但尚未到过卧龙岗。今日既到卧龙岗下,岂能不了却他这一心愿。于是,当日下午,我与南阳友人冯大林、郭松和朱明霞女士陪牛君游览了卧龙岗,感受卧龙胜景的独特风光和文化魅力。

    

     多年没到卧龙岗了。记忆中,原来的卧龙路从武侯祠外“千古人龙”石坊前穿过,出南阳城西南直达邓(县)襄(樊)。这条路我不知走了多少次,这次来感觉大不一样。大林君是华光厂(原第二胶片厂)退休干部,家住卧龙岗华光厂家属区,是一位对三国文化、地域文化颇有研究的博学之士。他告诉我们,原来卧龙路横穿卧龙岗,卧龙岗被拦腰劈开,既破坏风水,又大煞风景,民间多有微词。从2019年开始,南阳市投巨资恢复卧龙岗、创建 5A 级景区,以卧龙岗、武侯祠、汉画馆及其周边一平方公里区域为重点,以“一人一岗一馆一祠”为核心,以“显岗”“渗绿”“智城”为理念,系统恢复卧龙岗生态原貌,这才有了如今模样。

    

     顺着宽敞的卧龙路驱车西行,老远可见新建的卧龙岗景区石牌坊,四柱三门,简而不陋。中门两侧石柱上镌刻着一副楹联:“八百里伏牛见证沧桑峰前不减烟霞色,四千年古道连通宛郢耳畔犹闻车马声。”横批“九州名郡”。联句言简意赅地道出了卧龙岗的自然风光和南阳的历史地位。南阳位于长江、黄河流域交汇地带,又是淮河发源地,三面环山,东南开口,形成了三万平方公里的天然盆地,是最适宜人类生活的环境。卧龙岗是由伏牛山余脉绵延而来的一道黄土岗,至白河之滨戛然而止,土岗与白河之间,自古为人们所乐居,经济发育较早,是南阳盆地的政治经济中心。楚国灭申后,在此置宛邑;秦初置南阳郡;西汉时,南阳经济文化高速发展,为全国六大都会之一;东汉,光武帝刘秀在此起兵和发迹,刘氏家族及政治集团的核心成员多在南阳,使南阳成为仅次于洛阳的全国第二个政治中心,权贵云集,文化发达,学风浓厚,故有“南都”、“帝乡”之称。卧龙岗下的千年古道,北联河洛,南通荆襄,人来车往,络绎不绝,承载着南阳的繁荣,见证了历史的沧桑。东汉末汉,青年才俊诸葛亮来到这里,在卧龙岗上躬耕劳作,韬光养晦,过了10年隐居求志的生活。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谥号忠武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诸葛亮出生在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一个颇有名望的官吏之家。前辈诸葛丰曾在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父亲诸葛珪在东汉末年任泰山郡丞。不幸的是,6岁时母亲病逝,8岁时父亲去世,诸葛亮与姐姐和弟弟只好跟随叔父诸葛玄生活。13岁时,诸葛玄被袁术任命为豫章(今江西省北部)太守,诸葛亮便告别了哥哥诸葛谨,与两个姐姐和幼年的弟弟跟着叔父,开始了背井离乡的漂泊。当一家人历尽艰辛到达豫章时,东汉朝廷任命的太守却取代了诸葛玄的职务。无奈之下,诸葛玄带着家人前往襄阳,投奔荆州牧刘表。

     建安二年(197年),叔父诸葛玄病逝。此时,哥哥诸葛谨已去东吴投奔孙权,16岁的诸葛亮成了家里的顶梁柱。襄阳远离中原战乱,虽可避乱养家,明哲保身,但诸葛亮不甘心偏安一隅。此时的诸葛亮年纪虽轻,但已饱读诗书,社会的动乱和生活的磨难,在他心里留下的深刻的印记,种下了兴复汉室、治国平天下的种子。诸葛亮把目光定格在南阳,这个昔日的龙兴之地,如今已成为各路军阀争夺的战略要冲,此时为曹军控制,与荆州刘表对峙,在这里可以读书、交友、观天下 。于是,诸葛亮带弟弟来到南阳,在离市区不远的城西卧龙岗上定居下来。此后的十年间,诸葛亮在卧龙岗上结庐为室,委身于草岗,耕作于陇亩,开荒种地,栽桑养蚕,娶妻养子,读书修身。同时,访名师研讨学问,与朋友游历山水,访客会友中笑谈天下,静观时局,成为当地贤达名流,被尊为“卧龙先生”。

     诸葛亮到卧龙岗躬耕3年之后,刘备来到了新野。东汉建安六年(201年)九月,曹操取得官渡之战胜利后,乘势讨伐在汝南郡(今驻马店市)抗曹的刘备。刘备兵败,往荆州投奔同宗兄弟刘表。《三国志》记载:“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新野位于荆州最北部,距宛城50余里,是刘表对抗曹操的第一道防线。刘表虽收留了刘备,但多了个心眼,他知道刘备能力在己之上,长驻襄阳,恐对自己不利。于是给刘备补充点军队,委其任新野牧,替自己防守北大门,以抵御随时可能南下的曹操。刘备有了新野这块立足之地,就苦心经营起来。在新野7年,他加固城池,招兵买马,招贤纳士,屯集粮草,军力大增,深受百姓爱戴,还喜得皇子刘禅。

     刘备镇守新野期间,拜徐庶为军师,并结识了荆襄名士司马徽等名流。一次,刘备向司马徽咨询用人之计,司马徽对刘备说:今天下读书人,能看透大势者,只有诸葛亮、庞统,“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知徐庶与诸葛亮是好友,就请徐庶邀诸葛亮来新野相会。徐庶摇头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徐庶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极尽孝道,曹操为削弱刘备力量,就使人把徐母抓到许昌,逼徐庶为己所用。徐庶救母心切,只好离开刘备。刘备一直把徐庶送到沙偃,依依不舍地目睹徐庶远去。正要转身离开时,怱见徐庶拨马返回,来到跟前翻身下马,对刘备说:“我见母心切,差点误了一件大事。我去后,将军一定要亲至卧龙岗,请诸葛亮出山。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有他辅佐,匡扶汉室大业可成。”这就是《三国演义》中“徐庶走马荐诸葛”的故事。徐庶到了曹营,始知是曹操谋士荀彧设计软禁了母亲,赚他前来,受到母亲责备,悔恨交加中决意不为曹操设一计、谋一策。民谚“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即由此来。

     徐庶既走,刘备军帐中顿时少了运畴帷幄的军师,他求贤若渴,急欲见到诸葛亮。建安十一年(206年)冬,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先后两次到卧龙岗拜访诸葛亮,均因诸葛亮外出云游和访友而没见到,刘备就给诸葛亮写了一封长信,表达仰慕之情。过了新年,刘备斋戒三日,熏沐更衣,三顾卧龙岗,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在诸葛亮居住的草庐里,二人进行了一番深入交谈。刘备诚恳地对诸葛亮说:“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诸葛亮说:“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接着,诸葛亮审时度势,为刘备讲述了内修政理,联吴抗曹,先得荆州,再图益州,匡扶汉室、三分天下的战略方针。诸葛亮的一番话,使刘备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䅲首拜谢道:“先生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真乃旷世奇才呀!”恳切地邀请诸葛亮出山相助,共创大业。从此,诸葛亮走上了三国的历史舞台。

    

    

     遥想着诸葛亮“躬耕南阳”、刘备“三顾茅庐”和二人“草庐晤对”的情景,我们穿过卧龙岗文化广场,来到武侯祠外“千古人龙”牌坊前,台阶下广场上,立有刘备、关羽、张飞的骑马戎装像,直观地再现了三兄弟三顾茅庐的动人画面。拾阶而上,穿门而过,便进入了武侯祠,迎面是一座写有“汉昭烈皇帝三顾处”的石坊。过坊沿甬道前行,左侧是卧龙潭,对面就是武侯祠内最大的建筑大拜殿。大拜殿是官方祭祀武侯的场所,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彩绘的额坊梁柱和左右两廊上,挂满了历代达官显贵、文人墨客撰书、题写的匾额和楹联,无不饱含着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意。拜殿后是依据诸葛亮躬耕时的生活起居而兴建的诸葛草庐、古柏亭、野云庵、躬耕亭、伴月台、小虹桥、梁父岩、抱膝石、老龙洞、躬耕田等纪念性建筑,称“卧龙十景”。最后是宁远楼,楼正中塑有诸葛亮抱膝长吟像。从武侯祠后院东廊坊的月亮门进入另一个院落,森森古柏掩映着关张殿、三顾堂。三顾堂内,诸葛亮与刘备相对而坐,纵论天下的蜡像栩栩如生,定格了1800多年前发生在这里的那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时刻。目睹此情此景,我仿佛穿越到诸葛亮在此生存,君臣在此论策的历史空间,一部浓缩的三国史扑面而来……

    

    

     诸葛亮走出卧龙岗,加入刘备团队,如蛟龙入海,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很快显露出来。刘备拜诸葛亮为军师,如鱼得水,军政悉听军师之策,军队接连打了几个胜仗。在此期间,庞统、马良、马谡、黄忠、魏延、李严、邓芝、黄权、费祎等大批人才先后加入刘备阵营,搭建起建立蜀汉政权的班底。建安十三年(208年)秋,曹操统十万精兵南下,意图一举夺取荆州,扫平江南。刘备依诸葛亮火烧新野之计,大破曹军后,率军南撤樊城、夏口,实行战略转移。从此,联吴抗曹、赤壁大战、立足荆州、西取益州、鼎建蜀汉、平定西南、七擒孟获、白帝城受托、六出祁山、星陨五丈原……在三国舞台上,以诸葛亮为中心,上演了一幕幕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旷世传奇。

     知名学者王立群在为范文章所著《踏访三国》所作序言中说道:“三国,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一段令人永远难以释怀的历史,一个创造神话的奇迹。在中国传统的《二十四史》中,惟独《三国志》造就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在中国众多的历史人物中,惟独三国创造了两个不朽的典型:关羽和诸葛亮。”“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是忠诚的代名词,是读书人的楷模,是天下臣民眼中的清官。”时势造英雄,英雄创造历史。少了诸葛亮,三国的历史就不可能这么生动。在三国的舞台上,形形色色的人物成千上万,被《三国志》《三国演义》及其他文学作品记载、称颂的正面人物不胜枚举,唯有关羽和诸葛亮被人们尊为“圣人”,并受到后世王朝的加封、祭祀。对关羽的敬仰,从分布全国乃至海外众多的关帝庙可见一斑;对诸葛亮的敬仰,除屈指可数的纪念地、武侯祠外,主要在人们的口碑中。他的才智,他的人格,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牺牲、奉献精神,已深深融入民族的血脉,成为千秋万代崇敬的楷模。从古到今,无论哪个人,哪个王朝,哪个政党,对诸葛亮的评价都是一致的,这在中国历史人物中,十分罕见。

     卧龙岗是诸葛亮人生的重要一站,他在这里完成了自己的知识积累,并走上政治舞台。亮赖岗而居,岗因亮而名。这块因诸葛亮躬耕而名扬天下的高地,不仅是南阳的文化名片,还是天下人向往的精神高地。三国陆续灭亡之后,蜀国故将黄权等人率族沦落南阳,为诸葛亮建祠以祀。至唐宋年间,南阳武侯祠已初具规模。元至明清,屡次毁于战火,又屡次得以重建。今逢盛世,又被南阳列为传承弘扬汉文化的重大工程,复岗扩建,实为南阳之福。

    

     千百年来,南阳武侯祠承载着世人对一代智圣深沉的情感寄托,吸引无数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纷至沓来,追寻圣贤的足迹,留下了不少诗词歌赋和精美华章。其中尤以“岳少保书武侯出师二表”壁碑最为知名。公元1138年八月,北伐金兵的岳飞路过南阳,夜宿武侯祠宁远楼,挥泪手书诸葛亮出师二表。他在书后跋言中写道:“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辞、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相隔近900年的蜀汉丞相和南宋元帅,就这样在卧龙岗上惺惺相惜、魂灵交融。如今,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就镶嵌在武侯祠后院碑廊中,那大气磅礴、苍劲雄健的笔迹,彰显着这位民族英雄内心的悲愤的风骨神韵,成为传世书法精品,与玉雕、烙画一起被誉为南阳的“文化三宝”。

    

     “庵垂两千年,问吴宫魏阙安在;人居三代下,比商伊周吕何如。“这是武侯祠躬耕亭的一副楹联。上联以史启今,发出了令人深省的设问:这无比简陋的茅庐草庵已存在近两千年了,那吴国和魏国高大的殿宇宫阙今天还有吗?下联同样以设问的形式,高度评价了诸葛亮堪与伊尹、吕望相媲美的历史功绩。是啊,1800多年过去了,三国的历史早已随时代的风云变幻淹没在历史尘埃中,唯有诸葛亮的英名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

     再游卧龙岗,品说三国史,我们对诸葛亮这位先贤智圣充满敬仰,对脚下这块养育了诸葛亮的土地充满敬畏。步出武侯祠,我依依不舍地顾盼回望,落日的余晖洒在卧龙岗上,石坊上“千古人龙”四个红色的大字和山门上郭沫若题写的“武侯祠”三个金色的大字,流着光,溢着彩,勾留着我仰望的目光。

    

    

    

    

    作者简介:

    孟庆国 :退伍军人,退休干部,电视文化专题片《老家河南》策划人、抗战英烈(彭雪枫)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华夏文化艺术院秘书长、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一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者、传承者、弘扬者。

    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分享是一种美德,转发是一种境界!点赞是一种支持!返回,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