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休闲 >2022四川经济拼图:川企逆风飞扬 正文

2022四川经济拼图:川企逆风飞扬

[休闲] 时间:2024-04-29 16:16:0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89次

原标题:2022四川经济拼图:川企逆风飞扬

前言

走过2022,川经“难”字贯穿始终,济拼这一年,图川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企逆让企业经营不断爬坡上坎。风飞

尽管逆着风,川经仍然可以迎着光。济拼无论面对的图川形势多么复杂,还是企逆有一些企业活出了精彩,许多创业者对即将到来的风飞新一年信心满怀。

今天,川经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将目光投向逆风飞扬的济拼他们,听他们讲述在风高浪急的图川经济浪潮中,走新路开新局的企逆奋斗故事。

燧原智能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踩上“风口”成立第一年营收破亿元

记者 李欣忆

12月21日,风飞燧原智能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燧原智能科技”)办公区恢复了往常的热闹,投入数千万元建设的高性能AI智算集群研发实验室,设备已经全部到场。

居家办公一周多后返岗,公司总经理徐建有些记不清,这已经是今年第几次受疫情冲击,“是真难啊。”

但有些出人意料的是,燧原智能科技交出了1.2亿元营业收入的成绩单,此时距其在成都注册“满周岁”还差几天。一家新设立的企业,为何能逆风飞扬?

“我们虽然落地成都不久,但是基因强大。”徐建告诉记者,燧原智能科技的母公司是上海燧原科技有限公司,走国产化路线,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深耕四年,已迭代出第三代人工智能芯片产品。而之所以选择在成都落地,主要看中了成都在人工智能和集成电路两个赛道的产业集聚优势,叠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机遇,“希望把成都作为上海之外的第二总部,辐射整个西部。”

燧原智能科技扎根成都后,主要聚焦两大业务板块进行市场开拓,一是智慧城市应用的数字底座,二是人工智能算力中心。“我们的优势是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芯片具有高算力、高能效比以及灵活编程能力,可以应用在互联网、金融、交通等多个行业和场景。”徐建举例,作为超大型单体建筑,环球中心的消防安全压力非常大,而基于强大算力的监控网络,可以通过摄像头抓拍烟雾等,传到后端机房。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经过计算后判断,抓拍的这团烟雾是香烟的烟、油烟、雾气还是起火,并给出反馈,“这一过程,最短可在1分钟内实现。”

徐建坦言,虽然面临诸多外部挑战,但公司用过硬的产品能力征服了市场。“同时,成都高新区用良好的营商环境给了我们坚定发展的信心。”徐建透露,顶着内外部环境巨大的压力,他们加大在蓉投资,“今年新增投资2亿元,都是真金白银的投入。”

对于明年,抢抓“东数西算”的战略机遇,燧原智能科技谋划早布局早见效。目前,公司已经跟雅安、宜宾等地对接,与相关的大数据产业园区合作;与宁夏、甘肃等洽谈合作,计划以成都为中心,将“西算”的支持政策用够用足。

成都博视广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传统业务之外 他们捣鼓起“家庭种菜机器人”

记者 文露敏

不久后,我们家中一角也可以拥有一片“赛博农场”——只需要0.2平方米,层层“盘子”构成蔬果“温床”,通过手机软件轻轻一点,城市农夫们不需自己动手,就可以进行施肥、浇水等操作。最多时,能够容纳60棵辣椒、小番茄、草莓等茁壮成长。

12月22日,成都博视广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博视广达”)各地的代工厂正在加紧马力,生产这款“家庭种菜机器人”。明年初,首批“家庭种菜机器人”即将面市。

此前,博视广达主要生产测试3C产品光、声、电等功能的自动化测试设备。“家庭种菜机器人”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尝试——走出工业自动化赛道,面向都市农业领域,同时,从“ToB”转向“ToC”。

这一全新尝试,并不是总经理漆长松拍大腿的决定。2019年,照护怀孕的爱人期间,他就对在家种菜产生了浓厚兴趣:“能不能研发一款‘种菜神器’,让没有耕作经验的人也能轻松种出蔬菜?”

“这是我们积极响应国家产业引导方向,发展现代农业的尝试,不仅让大家在家里就能够轻松种植新鲜无公害的绿叶蔬菜,也为都市立体绿化种植提供一种新途径。”漆长松表示,同时,疫情之下,企业传统业务板块脚步受阻,“家庭种菜机器人”通过建立本地业务,激活企业不断前进的新动能。

今年,漆长松带领公司团队投入到新产品的研发之中,他们与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进行成果转化,并利用企业在自动化技术和供应链领域的长期沉淀,不断生产样品、测试产品。

“为了完善性能、外观等,产品一共迭代了6个版本。”漆长松介绍,公司刚组建的营销团队也蓄势待发。在新的一年,“家庭种菜机器人”将出现在各大平台直播间,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家庭种菜机器人”还只是产业链的其中一环。如何从生命科学角度,使得植物在家庭环境中生长得更好?后期,如何利用更多自动化技术,在城市中打造起“植物工厂”?漆长松还有更多设想,等待去实现。

成都齐碳科技有限公司:

穿越“量产无人区”这家川企获7亿元融资

记者 徐莉莎

12月23日,成都齐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齐碳科技”)官宣:完成7亿元C轮融资。这是今年国内一级市场上生命科学领域最大的一笔融资。

基因测序仪是整个基因产业链的核心。齐碳科技是中国第一家自主研发出纳米孔基因测序仪的企业。他们用五年时间啃下第四代基因测序技术的“硬骨头”,成功推出国内首款商业化纳米孔测序仪。

2022年是齐碳科技从技术的“无人区”走到商业化的重要阶段,却经历高温限电、疫情反复等考验。“过程十分坎坷”,齐碳科技联合创始人谢丹回忆,但在大家的努力下,公司逆势拿到这笔融资,大大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

最大的挑战来自疫情。谢丹说,受疫情影响,高端精密科学仪器原本依赖的线下展会市场拓展机会急剧减少,一定程度上拖慢了齐碳的商业化步伐。

线下不行就攻线上。公司的市场营销团队顺势而为,将传统以线下为主的市场拓展调整至线上,筹备线上学术研讨会、线上培训课程、线上操作指南等,并积极参与线上行业沙龙。

目前,该公司已完成覆盖全国的营销渠道网络搭建,在国内拓展了上百家机构用户。

另一重考验是生产原材料的保供。特殊时期,为了保障产品交付,企业选择最大化地使用国产原材料和耗材,并采取多地布局采购方式,降低因物流不及时带来的供货不确定性。目前,该公司已实现95%以上的供应链国产化。

除了客观环境的难,国产精密科学仪器闯市场,还要打破过去“国产不如进口”的刻板印象。“我们的办法就是在各领域积极推广示范应用,推动学术成果的产生。”谢丹说,公司积极推进纳米孔基因测序仪在病原体研究、肿瘤检测、动植物疫病防治、农业育种、司法刑侦等多类场景的应用与研究。

随着研究及应用的推进,科研成果也陆续发表。今年1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团队基于该公司产品的临床多重耐药研究新发现,成功发表于知名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微生物》。

谢丹表示,2023年,将推出中通量测序平台及多个配套产品,进一步开拓市场空间,扩大商业化版图。

成都拟合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打磨每个细节 他们成为智能健身领域“独角兽”

记者 唐泽文

“这是我们今年发布的新产品,它能同时识别两个人的动作情况。”12月25日,成都拟合未来科技有限公司(FITURE)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付强介绍。

这是一面镜子,却又不是一面普通的镜子——“FITURE魔镜”的镜面上,你不仅能够看到自己的身影,它还能作为显示屏,播放出教练的健身课程。“你的动作标不标准,镜面下的AI摄像头能够精准捕捉出来,如果不对,会及时进行纠正。”付强说。

这家公司成立于2019年,去年4月完成3亿美元B轮融资,成为智能健身领域的“独角兽”。

记者注意到,产品展示厅里有一个小细节——所有的魔镜都按照同一个角度摆放。“这个角度是7.5度,我们找了不同身高体型的人来进行反复实验,确定这个角度最适合反馈健身动作。”

细节的打磨,渗透在了这个公司的方方面面。研发部现场,几名工程师面对魔镜不断比画出各类动作。一旁的监控电脑显示屏上,则以人体骨架的形式,将他们的运动轨迹同步映射出来。这个过程,是在对产品的“动作识别”精准度进行优化调试。

“有没有耸肩,腰部有没有挺直……各个动作的关键细节我们都要捕捉到。”付强说,由于使用者不需穿戴任何设备,这就对动作识别精准率提出了更高要求,“整体要达到99%以上才能给用户带来更好交互体验。”

受疫情影响,家中的智能健身成为行业新“风口”。艾瑞咨询数据显示,去年中国智能运动健身行业市场规模达到约180亿元,预计2025年可到820亿元。

这家公司为什么能抓住这个“风口”?“首先是技术。”付强说。以AI摄像头为例,融入了无人驾驶的姿态捕捉技术以及无人机的动作捕捉技术,为此,公司成立了超百人的人工智能研发团队。这还只是一方面。“许多细节都会影响到健身效果。比如课程的音乐好不好听、视频好不好看。”公司在上海打造了一个由国内顶尖健身教练、运动科学专家、资深影视制作人组成的内容团队,并配备了高规格的录制软硬件设备。

付强说,智能健身镜是“硬件+内容+服务+AI”的一项“综合体”,打磨好每个细节,最终呈现出的效果才会好。“下一步,我们将探索延长智能健身的产业链,从饮食建议、健康管理等方面入手拉长链条。”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