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休闲 >《楷模村》:一部陕北乡村的变迁史 正文

《楷模村》:一部陕北乡村的变迁史

[休闲] 时间:2024-05-06 15:41:0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61次

4月11日,陕北<strong></strong>秦腔现代剧《楷模村》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剧场精彩亮相。乡村

4月11日,迁史秦腔现代剧《楷模村》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剧场精彩亮相。楷模

“提起个家来家有名,村部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历时一年半的陕北精心筹备,4月11日,乡村秦腔现代剧《楷模村》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剧场精彩亮相。迁史该剧将绥德郝家桥村的楷模故事搬上舞台,艺术再现了这个陕北山村从“陕甘宁边区农村楷模”到“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的村部时代变迁史,讲述了党带领基层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陕北实现共同富裕的乡村故事。

大秦正声唱响乡村振兴故事

伴随着粗犷豪放的迁史唢呐声,一排古朴厚重的窑洞映入眼帘,黄土高原深处一个普通乡村的奋斗故事就此在舞台上展开。

已经走出大山功成名就的新任村支书周正,在国家脱贫政策的感召下,铭记曾受乡梓哺育、老师教诲的恩情,怀着让父老乡亲都过上好日子的朴素观念,返回家乡,一心想要带领乡亲们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但是,村民们躺在楷模匾上“等靠要”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对摘帽、拆窑、迁坟等问题的不理解不支持甚至责骂,让周正陷入两难境地。变与不变的冲突,理想与现实的落差,理性与情感的对峙,让观众一步步跟随着故事的演进,进入人物内心,经历着周正的喜怒哀乐,感受着“小人物”的“大情怀”,体验着陕北乡村一步步从贫穷落后到走向小康的美好光景。

两个多小时的演出,简约大气的舞美,层层推进的剧情,张弛有度的表演,极具陕北地域风情的舞台呈现,都紧紧抓住了台下观众的心。“《楷模村》将一个村庄的脱贫之路演绎得荡气回肠,我感到非常震撼。”演出现场有观众表示,这是一部乡村振兴背景下“转九曲”般的“新乡土”秦腔现代戏,也是一部“乡土厚重、乡风热望、乡俗温暖、乡愁真情”的带有轻喜剧色彩和浓郁陕北风情的乡村正剧。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历来有乡村现实主义创作的传统。此次推出的《楷模村》,就是继承和弘扬传统的有力实践。省戏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梅表示,《楷模村》就是为了记录时代风貌,体现时代精神。现实中的“楷模村”始终敢为人先、奋力拼搏;舞台上《楷模村》的党员干部们,也正带着“永远跟党走”的决心和“让乡亲们过好光景”的初心,与广大村民一起奋进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

“苦也罢,累也罢,嚼嚼一口就吞咽;贫也罢,寒也罢,清风拂过春满山。”这是角色周正发自内心的呐喊,更是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所作所为;“咱谁也不能挡着娃娃们的未来呀!”这是角色杨静萍对长辈的规劝,更是对未来的呼唤;“船有码头车有站,谁的责任谁承担!”这是角色刘德贤勇敢而清醒的自我认知,更是对“后来人”的叮嘱。

戏剧艺术演绎浓浓“黄土情”

《楷模村》作为文化和旅游部“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剧目”、省委宣传部2022年度重大文化精品项目、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重点选题项目,汇聚了强大的主创班底——省戏曲研究院青年编剧马辉创作,一级导演李利宏执导,一级作曲邓增奇、罗新昌共同作曲,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教授边文彤担任舞美及服装设计,一级灯光设计师邢辛担任灯光设计。获得过梅花奖的演员李小青、李军梅、赵杨武领衔主演,一级演员曹普超、王宏义,及刘建奇、郭楠、孙筱、索女女等优秀青年演员共同参与创作。

全剧唱腔设计突出秦腔的高亢激越和细腻柔和,灵活运用“欢音”“苦音”两个调性加以改编设计,唱响新时代乡村巨变的嘹亮赞歌。作曲邓增奇、罗新昌介绍,该剧开场以两支陕北唢呐作为引子,并用《三十里铺》音乐曲调加以变奏成为该剧的主题曲,序幕采用陕北音乐素材和男声独唱“喊山调”,第二场运用陕北民歌旋律创作女声伴唱,第三场巧妙运用陕北说书,第六场运用陕北唢呐曲牌推动剧情走向高潮。

为让观众有更好的沉浸感,“走进”陕北黄土地,《楷模村》创新性地融入陕北地域文艺元素——“毛眼眼里泪花花醉,圪梁梁上雪花花飞……”悠扬的陕北民歌中唱出了多少辛酸无奈;“人来到人世上有恶也有善,他到底是拿了多少赔偿款?”意味深长的陕北说书说出了多少黄土地上的悲欢情愁;“黄河水流没来由,信天游就不断头……”苍劲的信天游喊出了多少陕北汉子的端端正正。

时而高亢激越、时而细腻柔软的秦腔主基调,辅以独特的地域文艺形式,让整部大戏入眼、入耳、入心。看完演出后,著名戏剧评论家孙豹隐表示,这个戏的主创团队很强,导演李利宏、舞美设计边文彤都是全国一流名家,加上戏曲研究院自己培养的优秀青年编剧和三朵“梅花”的强大力量,保证了这个戏的艺术品质,前途远大,未来可期。

李利宏认为,“楷模精神”是楷模村脱贫致富的制胜法宝,光大“楷模精神”更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戏剧担当和艺术使命。戏剧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只有厚植本土文化根脉,才能在继承中创新,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要文化使命,与时代同步,为时代发声。陕西日报记者 柏桦文/图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