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娱乐 >万名代表下基层 用脚步丈量民生 正文

万名代表下基层 用脚步丈量民生

[娱乐] 时间:2024-04-29 03:35:0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30次

原标题:万名代表下基层 用脚步丈量民生

2022年8月,代表在城市更新条例和节水条例立法中,下基市、层用区人大代表走进东城区东华门街道台基厂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脚步征集群众意见建议。丈量摄影/李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民生关键在于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代表为了充分实现科学立法、下基民主立法,层用广泛汇集群众智慧、脚步破解城市治理难题,丈量从2019年起,民生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涉及千家万户的代表议题都请千家万户参与、听千家万户意见”的下基理念,组织全市万余名三级人大代表深入基层问计于民,层用形成了“万名代表下基层”工作机制,代表与百姓面对面已成常态。自启动以来,先后就生活垃圾管理、接诉即办、城市更新等多项涉及广大市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立法监督议题开展“万名代表下基层”活动。从立法到监督,用脚步丈量民生,这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实践。“万名代表下基层”已成为北京市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张“金名片”,决策、执行、监督落实各个环节都能听到来自人民的声音。

首次实践

1.2万余名人大代表深入基层听建议

“厨余垃圾投绿桶,有害垃圾投红桶,可回收的投蓝桶,其他垃圾投灰桶”,垃圾分类意识早已深入人心;“有事就打12345”,一个热线成为“民之所倚”,亦成守住民心的北京方案;老旧小区也引进了物业服务,老楼装不装电梯由业主来表决,小区环境更是焕然一新……这是民之所向,更是北京市人大代表所期待的。过去五年来,他们正不断用自己的脚步为增进民生福祉奔走鼓呼。

如何真正做到把老百姓的声音贯穿落实到代表履职的全过程?如何有效推动在人大立法、监督工作中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更好地回应社会关切,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关于这些问题,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在探索。2019年8月,围绕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市人大常委会就修订《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尝试开展“万名代表下基层,全民参与修条例”活动。由市人大常委会统筹,各区人大常委会具体负责,市、区、乡镇三级人大代表面向群众宣讲政策法规、开展民意调查,就修订条例征求意见建议。1.2万余名各级人大代表深入到代表之家和代表联络站,宣讲条例修订情况,听取24万余名群众和基层单位的意见建议。

这是“万名代表下基层”的首次实践,一条条来自人民群众的“鲜活”意见建议通过人大代表反馈给立法机关研究吸纳。条例落地后,相关部门出台配套制度性文件80余项,有效推动了全市垃圾分类工作落实落细。如今,本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和参与率均达98%以上。

增进实效

推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有效解决

这项制度在京华大地上不断推行开来。在接诉即办工作条例等立法中,万名代表深入家站集中听取群众立法意见。围绕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物业管理条例等执法检查,各级代表聚焦“身边周边路边”开展检查、联系群众,让民意民智贯彻检查全过程,形成“万名代表查三边”调研检查机制。在城市更新条例和节水条例立法工作中,1.4万多名代表到家站听取7万多名群众1.7万余条意见;在非机动车管理条例执法检查中,1.5万多名代表到家站听取群众相关“吐槽”1159场次,收集群众调查问卷69106份,涉及具体意见建议10926条。

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题中之义,是人大工作保持生机活力的重要基础,也是人大代表履职的基本要求。听“槽点”,听想法,听建议,代表接续走进基层,从问需于民、汇集民智,再到破解基层治理难题,“万名代表下基层”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了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这种多层次、全过程的征求意见,群众诉求充分反映到立法机关。”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办副主任王爱声表示,“除了收集意见,更重要的是通过直接有效的互动,让群众更加了解立法意图和立法过程,增强主人翁意识和法治认同感。”

借此,群众越来越成为法治建设的“参与者”,众多来自基层老百姓的“民声”被写进了法条,成为化解群众“急难愁盼”的“金钥匙”。这一制度也成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北京“金名片”,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市委的充分肯定。

完善平台

“家、站、点”成民意直通车

与百姓的距离如何拉得更近?如何建立常态化的联系?如何真正打造制度宣传站、民意反馈窗、群众连心桥?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基层立法联系点发挥着关键作用,成为完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也成为代表下基层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家、站、点”在密切联系群众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人大议题和代表履职双“下沉”。立足于“全覆盖建好家站”,推动347个代表之家、2826个代表联络站“落点落图”,实现街乡社区的全覆盖。立足于“常态化用好家站”,建立“月进站、季回家、年述职”代表闭会期间履职机制。各级代表每月带着市、区人大立法监督等议题“进站”联系群众、听取意见,每季带着问题“回家”学习充电、提升能力,每年带着履职成绩单向原选区或选举单位述职,实现“代表有活动、家站有活力、履职有规范”。

学习全国人大常委会做法,在全市建立第一批10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就住房租赁条例等法规草案征集意见建议,使来自基层的声音直接进入立法决策。此举充分发挥了“点”的代表性和专业性,增进了人大工作接地气的广度、察民情的深度、聚民智的精度、惠民生的力度。

在线参与

人大“总在线”履职“不打烊”

调查问卷、网络留言等方式,可在线一键发送想法和建议,甚至可以“云吐槽”,越来越多线上参与方式以其高度的便利性,在不断扩大人民群众的有序参与。一组数据可以说明其实效:围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物业管理条例、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规定等立法,以书面寄发、网上调查、电话访问等方式征求代表和群众意见,吸引了2.7万多人次参与。围绕接诉即办工作条例立法,在起草阶段征求了120多家单位意见;在审议阶段通过“万名代表下基层”、代表家站、网站、新媒体等征求意见,面对面听取6.6万多群众意见,吸纳建议近万条;在执法检查阶段,再次到代表家站听取各方意见。文明行为促进立法吸收代表参加专班起草,通过问卷调查征求1.1万多名各级代表意见,140多万群众参与网上民意调查。反食品浪费立法中,以“人人反浪费、大家定规矩”为主题宣传发动群众,两次组织线上调查,代表近1.1万人、群众近150万人参与。

为了畅通民意沟通机制,市人大常委会也在持续抓好数字化信息化建设,让人大“总在线”、履职“不打烊”,包括完善视频会议系统、上线执法检查“随手拍”小程序等,技术赋能让履职提质增效。新征程上,北京人大将深入研究把握代表闭会期间履职特点,持续推动人大议题和代表履职双“下沉”,让群众找得到人、说得上话、议得成事,使代表参与有内容、家站日常有活动、基层民主有活力。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