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知识 >玉树丹青情 正文

玉树丹青情

[知识] 时间:2024-04-29 05:08:4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58次

原标题:玉树丹青情

图片来源:影像中国

这里是玉树途经者的照相打卡地。车过此处,丹青我也照了一张相。玉树头上高天,丹青远处雪山,玉树只只飞鸟,丹青齐齐入画;劲风凛冽,玉树表情冻木,丹青心却温暖。玉树背后不远处,丹青高大的玉树路标让我激动,“哈秀山垭口海拔4815m”的丹青黑体字,似乎正向我讲述关于玉树的玉树故事。

玉树地处三江之源,丹青长江、玉树黄河、澜沧江发源于此。雪融成水,加上沿途细流,最终汇成数千里奔流入海的亘古传奇。这里曾因2010年4月14日的地震,牵动无数人的心。来自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的关爱百川汇海,演绎了一曲血浓于水的壮歌。

而这次我来玉树,是因为一群藏族孩子。艺术点亮了他们的生活,也吸引了我的脚步。

大唐画室在玉树市第一完全小学教学楼三层。一脚踏入画室门,一幅形制巨大的版画《三江之源》便牵住我的目光。以一排木柜为支架,它斜斜地靠在画室前墙上,其宽从门口延伸至后墙,令人惊叹。

这幅版画由画室负责人陈有龙老师构思,四位老师和十八名学生共同完成。“四位老师只是辅助,学生才是主力!”陈老师的话里充满自豪,“孩子们利用学习之外的时间完成的。两年半呢!”

我凝视着这幅画。江水盘旋,波澜壮阔;雪山巍峨,层叠连绵;气势恢弘,荡气回肠。我右手在版画近处游走,若鸟儿在山岚间逡巡,仿佛感到了雪的冰凉,江水的嘶吼也同时传至耳畔,给人以沦肌浃髓之感。画面由十块小版拼成,却浑然一体。

“为什么要创作这幅画?”我问。

“感恩!”陈老师总结道,感恩就是《三江之源》创作的初衷——感恩地震后全国人民的鼎力支持,感恩重生的新玉树……一幅《三江之源》,汇聚了太多的情感!

我采访了《三江之源》的主创之一扎巴,他已经升入玉树市民族第二中学,正上初二。2017年,扎巴第一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去北京,是参加一次大型艺术活动。或许是为了考查一下远道而来的孩子们的绘画功夫,孩子们被安排在运河边作画。面对滔滔运河水和静立的运河大桥,扎巴的灵感来了。大桥、河水、流云,一下子都有了灵性,钻进他的画里,成为画的主角。孩子们的专注吸引了很多人,他们围拢来,饶有兴致地观看品评。扎巴的画尚未完成,一位先生当即表示,他要收藏这幅画!

当时,画作尚未完成,那位先生有事就先离开了,直到扎巴画完,也没有再出现。带队的更尕旦周校长和陈有龙老师便把画带回了玉树。

突然有一天,更尕旦周校长接到一个电话,正是那位提出要收藏扎巴画的先生打来的,他希望能将画作寄给他。原来,这位先生对扎巴的作品一直念念不忘,托人多方联系,终于找到了这里。

我们还采访了画作的另一位创作者扎加。他告诉我们,现在正在学习唐卡制作,将来想做一名美术老师,让更多的藏族孩子受到艺术熏陶。

我听陈有龙老师如数家珍地讲述他的得意门生——扎巴、扎加、扎西拉毛、才仁诺宝、德尕才仁、洛仁……这些学生都仿佛是他的孩子。因为他们,他舍不得离开玉树,由一名普通支教者变成为恒久的守护者。由于他的引路,大唐画室的孩子们获奖无数。最近出版社还推出他们的一本精美绘本——《我的家乡叫玉树》,艺术才华和对家乡的热爱在书中纤毫毕现。

在玉树巴塘机场航站楼前,我拍了一张照并发朋友圈。极目远眺,小雪初霁,山头白雪,莹洁如玉。树在风中轻摇,平添一分动感。在我看来,树代表生机,玉意味着纯洁,“玉树”就是“玉”与“树”的美丽相遇。(何 南)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