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翼科技冲主板:过半营收依赖一汽,先大额分红“掏空”再融资

[休闲] 时间:2024-04-29 00:46:5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87次
原标题:IPO雷达|捷翼科技冲主板:过半营收依赖一汽,掏空先大额分红“掏空”再融资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捷翼2022年以来,科技我国汽车行业迎来快速修复,冲主产量和销量分别回升至2702万辆和2686万辆,板过半营同比增长3.40%和2.1%。收依2023年以来随着各项稳增长政策的赖汽落地,我国汽车产业有望延续向好发展态势。额分

  汽车下游行业逐步复苏,红再上游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纷纷进军资本市场。融资近日,掏空中国一汽、捷翼宝马、科技比亚迪等供应商长春捷翼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捷翼科技)向上交所主板递交了招股书。冲主

  公司主要从事汽车电连接系统的板过半营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自低压线束不断拓展至高压线束、智能充电系统等,还包括少量功能内饰件。

  2020年至2022年(报告期),捷翼科技的营收分别为10.75亿元、11.33亿元和12.68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8亿元、2.98亿元和1.83亿元,收入稳定增长,净利润却在小幅上升后大降。

  值得关注的是,上市前,公司两位实控人拥有捷翼科技100%的控制权,其员工持股平台经营范围还包含婚庆服务。

  捷翼科技前身捷翼有限成立于2010年5月,注册资本为160万元,其中周立新出资159万元,王玉顺出资1万元。

  截至发行前,公司实控人为周立新、王超,二人直接及间接合计控制公司股权比例为100%。智顺新能源为公司控股股东,直接持有公司55.99%的股份,宁波超立、宁波锐翼为公司员工持股平台,宁波超翼系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发行前,智顺新能源、宁波超立、宁波锐翼和宁波超翼均由周立新、王超实际控制。

  二人牢牢把握捷翼科技控制权的背后隐现家族纽带,还是一个“富二代”继承家产的故事。周立新、王超二人为母子关系,公司另一创始人王玉顺系周立新的丈夫。

  实际上,周立新一家在汽车零部件领域深耕的时间更早。王玉顺、周立新夫妻履历显示,二人2004年均开始就职于长春三智,周立新在长春三智任董事长、总经理及执行董事直至2022年,王玉顺则担任长春三智的主管、董事、总经理。

  天眼查显示,长春三智成立于2004年,注册资本230万元,实缴资本230万元,公司参保人数2人。同样经营汽车线束、塑料件及其他零部件(电器接插件、金属冲压件、电器元器件)的生产加工及销售。

  长春三智股权穿透后的实控人为周立新和王超,据招股书披露,王超于1990年出生,长春三智设立时王超年仅14岁。天眼查显示,长春三智已在2022年1月19日被注销。

  此外,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公司员工持股平台宁波超立、宁波锐翼的经营范围除了常规的企业管理咨询、信息咨询服务外,还包括婚庆礼仪服务。

  宁波超立、宁波锐翼均成立于2021年7月,招股书显示,两家公司并无无实际经营业务。

  长春三智注销前,捷翼科技曾收购长春三智旗下的欧托凯勃。

  2021年11月,长春三智、赢润科贸分别与捷翼科技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约定将长春三智、赢润科贸所持欧托凯勃45%、15%股权转让给捷翼科技。股权转让价格分别为225万元、75万元,系参考长春三智、赢润科贸对欧托凯勃的出资额确定。

  收购后公司持有欧托凯勃60%的股权,欧托凯勃成为捷翼科技合营企业。报告期,欧托凯勃对捷翼科技的业绩贡献主要体现为自收购完成后按照持股比例确认的投资收益及报告期内各年度收取的咨询费。

  2022年,捷翼科技的利润总额从上年3.75亿元大幅下滑至2.02亿元,该年从欧托凯勃取得投资收益及咨询费金额5785.17万元,占利润总额比例达到28.69%。

  利润总额大幅下滑的情况下,上市前两年,捷翼科技仍要进行现金分红,2021年、2022年分别为4.80亿元、2.98亿元,合计7.78亿元,远超2021年、2022年利润总额合计5.77亿元。大量的现金分红造成2021年公司货币资金同比下滑85.99%。根据公司的股权结构,这笔分红主要流进了实控人的“口袋”。

  此次上市,捷翼科技拟募集资金12.00亿元,其中8.40亿元用于电子电器网络连接系统建设项目;3.6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捷翼科技主要从事汽车电连接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以汽车线束(低压线束、高压线束)为主,包括智能充电系统(充电枪、充电座)及少数功能内饰件。

  2020年至2022年,捷翼科技的营收分别为10.75亿元、11.33亿元和12.68亿元,收入增速较为稳定,其中汽车线束产品平均收入占比85%以上,为最主要的产品。

  需要指出的是,营收增长并未为公司带来利润上涨,公司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从2020年的2.38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2.98亿元后,于2022年开始大幅下跌至1.83亿元。

  造成捷翼科技增收不增利的原因是什么?

  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2022年捷翼科技的期间费用占营收的比重并未大幅变动,而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却从38.07%的高点大跌至28.00%,主要在于汽车线束产品毛利率从上年39.74%下滑至25.95%。

  公司表示:2022年汽车线束产品毛利率下滑主要受宏观经济波动、产品年降等因素影响所致。不过,2022年捷翼科技的汽车线束单价并未下降,反而上涨0.27%。造成毛利率下滑的原因在于营业成本的增加。2022年捷翼科技汽车线束产品收入同比增长6.54%,但营业成本却增长了30.98%。

  整体来看,捷翼科技的主营业务成本包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2022年直接材料、制造费用分别同比增长25.32%、29.40%,直接人工成本更是同比大增47.41%。

  汽车线束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汽车结构复杂,叠加智能制造尚未普及线束生产全流程,因此生产与组装对人工的依赖程度较高,95%的线束需要人工生产。

  2020年至2022年,捷翼科技的员工数量从959名增长至1690名,并大幅扩至2925名。截至2022年末,公司生产人员1818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高达62.15%。

  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公司员工数量在报告期大幅增长的原因在于2020年及2021年,公司除了招聘正式员工外,通过第三方劳务派遣的形式吸纳大量劳工,分别达到923人和986人。然而,2020年公司正式聘用员工也才959名,相当于一半是劳务派遣工人,2021年公司正式员工数量虽然扩大至1690人,但劳务派遣用工占用工总人数的比重仍达到36.85%。

  《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中明确用工单位应严格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数量,使用的被派遣劳动者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10%,而公司已明显违规。截至2022年末,捷翼科技劳务派遣人数为225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7.14%,已符合规定。

  但也造成劳动力成本大量上升,除前述提到的直接人工成本提升外,2021年捷翼科技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为1.69亿元,同比增长23.36%,2022年为3.00亿元,同比增长77.51%。

  报告期,公司客户集中度较高,向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分别为9.73亿元、9.89亿元和10.58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92.60%、89.07%和86.61%。

  公司前五大客户包括中国一汽、大众平台、宝马集团等国内外知名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供应商,其中对中国一汽的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8.37%、56.88%和53.83%。

  据悉,汽车线束是整车电路的网络主体和影响汽车控制安全的重要构件,可区分成低压线束和高压线束。低压线束在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中均有大量布置,高压线束适配于新能源汽车高压电动平台。低压线束产品种类丰富且多以定制化为主,高压线束则具有更高的价值量。报告期,公司并未披露低压线束及高压线束的收入占比情况。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捷翼科技新能源汽车相关产品收入从2020年的2.20%提升至2022年的23.69%。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及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2025年我国汽车销量预计为3000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超50%,即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各1500万台。若以燃油车线束单车价值量2000元、新能源汽车线束单车价值量5000元估算,至2025年我国汽车线束市场规模约1050亿,其中新能源汽车带来的高压线束增量逾350亿元,整体市场空间广阔。

责任编辑:何松琳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