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松对话米磊:未来是美好的,但要有底线思维

[综合] 时间:2024-04-27 15:07:2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42次
技术本身就是韩松好一种单独的生命,自己会进化、对话但有底线会生存。米磊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任娅斐

  编辑|姚赟

  图片来源|中企图库

  8月13日,未美在《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举办的韩松好“2023(第二十三届)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上,著名科幻作家韩松,对话但有底线“硬科技”理念提出者、米磊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未美华大集团执行副总裁朱岩梅围绕“硬科技与硬科幻”作了一场对话。韩松好

  以下是对话但有底线对话的精彩观点:

  1.如果把生命科学和ChatGPT、大模型、米磊人工智能结合起来,未美未来很有可能会产生一种新的韩松好人类,就是对话但有底线AI和基因科学基础上的人类。甚至还会跟纳米科学、米磊医疗科学结合起来,造出另外一种新的人类,即新“智人”。

  2.人类第一次解放是学会用火;第二次解放是文艺复兴,科技的力量释放出来;第三次就是解放老人。

  3.技术本身就是一种单独的生命,自己会进化、会生存,跟人的掌控不一样。

  4.美国科幻跟科技的发展有关系,但更多的是表达一种人性,就是对宇宙的好奇、想像、冒险、探索,这些是很多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说的东西,也是促进科学发展、科幻发展根本的东西。

  5.美国的科幻也好,中国的科幻也好,其实根本上就是关注人的命运,而且更多关注的不是高科技技术,是低科技技术。

  以下为对话实录(有删减):

  朱岩梅:人们对ChatGPT“抢占”人类的工作机会,有些恐慌,在我看来大可不必,反而预示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心力时代。工业革命以来,蒸汽机、洗衣机、汽车这些技术和产品走进生活,让人类很大程度上从体力劳动中得以解放,进入脑力时代——知识经济;计算机、互联网、AI的进步,又助力人类的脑力劳动得以部分的替代和解放。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动物和物体,是因为心灵。如果人类忙于体力和脑力劳动,仅仅让物质填充生活,让知识塞满脑袋,人的心还是空洞的,难免焦虑和抑郁。因此,在我看来,ChatGPT会推动人类进入心力时代,有可能产生更多伟大的音乐家、画家、文学家、思想家,就像上一次文艺复兴那样。所以,不必悲观,回归心灵生活是值得期待的。当然,这个进程也并非唾手可得,一行禅师说过: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从脑到心的距离。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涌现”,但不论是“涌现”还是炙手可热的大模型,大家谈论时,都透露着对未来和不确定性的焦虑。我们本场的主题是当硬科技遇到硬科幻,这其中就需要一些柔软的东西把两者综合融通,而心力就是两者的“柔顺剂”,也是面对外界快速变化时的核心力量。两位嘉宾对硬科幻和硬科技是如何看的呢?

  华大集团执行副总裁朱岩梅。

  2073年,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韩松:50年以后,这个世界会很美好,ChatGPT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很多日常的困难。我特别期待在座的两位,一位解决可控核聚变的能源问题,另一位解决基因科学的问题。但前提是仍要解决一些基本的生存问题,比如气候变化,但是人工智能可能会说,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消灭人类。

  著名科幻作家韩松。

  米磊:我觉得2073年可控核聚变大概率已经实现商用了。到那时,生命科学领域也会有很多突破,比如绝大部分癌症可以被攻克,人类的寿命可以延长到一百二十岁以上。另外在航空航天领域,纯电动飞机可能已经实现,大家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可能从深圳来南沙15分钟就到了。我还希望到2073年人类能够登上火星,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朱岩梅:如果到那个时候大家都不生孩子了,也找不着工作了。你们觉得这是好还是不好?

  韩松:又好又不好,因为人总是在进化当中,用人工实现进化一定是一个趋势。大家都知道,人科包含三种动物:一种是黑猩猩,一种是倭猩猩,一种是智人。如果把生命科学和ChatGPT、大模型、人工智能结合起来,未来很有可能会产生一种新的人类,就是AI和基因科学基础上的人类。甚至还会跟纳米科学、医疗科学结合起来,造出另外一种新的人类,即新“智人”。而新“智人”很可能会在老人人群中产生,未来老龄化趋势会越来越严重,我认为所有的技术应该首先为解决老龄社会服务。

  人类第一次解放是学会用火;第二次解放是文艺复兴,科技的力量释放出来;第三次就是解放老人。科技最大的市场是什么?人的欲望是什么?就是获得自由和权力,活下去,这些是老人最迫切需要的东西。老人是最需要获得解放的群体。

  米磊:现在大家不生孩子是因为地球资源有限,比如全世界耕地面积仅占陆地面积的10.7%,耕地资源的短缺限制了地球的人口承载力,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锂矿、氦气等不可再生的矿物资源也面临枯竭。但如果人类进行“流浪地球”的计划,去火星或者更适合生存的行星进行改造,就会创造新的经济和生活模式、打开新的视野。一旦具备这个能力,人的压力小了,寿命也延长了,可能就有更多的资源来解决生育问题。

  中国科幻即将迎来大爆发?

  朱岩梅:韩老师认为未来技术最终会挑战人类,甚至会毁灭人类,米总您怎么看?

  米磊:技术确实是一把双刃剑,但也要看在谁的手中,以及如何运用。我始终相信,人类使用技术的目的更多是帮助人类自身,也一定会想到办法合理化地运用技术,所以我还是比较乐观的。

  韩松:技术本身就是一种单独的生命,自己会进化、会生存,跟人的掌控不一样。短短一百年,硬科技在进化过程中至少产生了四种可以把人和其它生命从地球上全部毁掉的技术:第一种是核技术,第二种是纳米技术,第三种是合成生物学技术,第四种就是人工智能。

  米磊:美国的科幻热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之所以那个时候爆发,是因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球进入和平时期,尤其是美国的经济和科技进入了繁荣期,不仅在经济上引领全球,在科技方面也催动发展了包括核能、生物技术在内的前沿科技;包括后来的冷战加速了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把人类送上月球,让人类跨星球成为可能。大家会觉得如果身边有一个科学家,真的很有安全感。

  科技的大爆发,也推动了科幻小说的繁荣。中国最近几十年的科技进步其实非常像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也处在大爆发的时段。想问一下韩老师,中国科幻是不是也到了即将大爆发的时代?能否畅想一下未来十年、二十年的发展?

  “硬科技”理念提出者、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

  韩松:美国科幻跟科技的发展有关系,但更多的是表达一种人性,就是对宇宙的好奇、想像、冒险、探索,这些是很多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说的东西,也是促进科学发展、科幻发展根本的东西。我自己也感觉很奇怪,如果放在前两年,所有人都在谈元宇宙,今天所有人又都在谈大模型,我觉得这和某些东西的缺乏是有关系的。美国的科幻也好,中国的科幻也好,其实根本上就是关注人的命运,而且更多关注的不是高科技技术,是低科技技术。比如在火星上,种土豆怎么能活下去,哪个技术管用,这是最有意义的。

  我就想研究一些低科技技术,不那么科幻的东西。我认识一个小朋友,从小看科幻片长大,看漫威系列,人和机械合为一体,长大以后要做一个东西让残疾人得到解放,后来到英国留学,就是做一个纯机械的东西,让残疾人的手动起来,现在又到美国读书,还是继续他的梦想,他做的跟马斯克的脑机接口让残疾人动起来的高科技技术不同。

  瑞金医院就是用脑机功能治疗抑郁症,就是在人的胸口里植入电极一样的东西,导线接入到大脑,通过放电刺激神经,治疗抑郁症,其实这也是一种低科技技术,但是很管用,今后中国更多需要的可能就是这样的,元宇宙刚开始的时候我就说是忽悠。

  朱岩梅:最后请两位用一句话总结今天的交流心得,你们想和大家分享什么?

  韩松:未来是美好的,但要有底线思维。

  米磊:要把硬科技和美好的人性结合在一起,我们的世界才能变得更好。

  朱岩梅:人文会真正激发人的善意,否则科技就会被异化。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