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百科 >让搬迁群众快速融入“城”生活 正文

让搬迁群众快速融入“城”生活

[百科] 时间:2024-01-23 16:57:2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77次

和平佳园易地搬迁安置点的“小菜园”。记者 程伟文/图

如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搬入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迁群让搬迁群众在稳定脱贫的众快基础上逐步提高收入,实现“能致富、速融可致富”目标?镇安县通过抓好产业就业、城服务配套、让搬入生基层治理等,迁群探索推行“三五”后扶机制,众快提升了搬迁群众的速融获得感、幸福感、城安全感。让搬入生

划分“五种类型”

让群众有钱赚增收稳

“自从新居旁建了社区工厂,迁群我再也不用为找工作发愁了。众快如今,速融我在社区工厂每月都有3000元左右的稳定收入,既挣了钱,还照顾了家。”2月27日,谈起搬迁后的生活变化,王芳感慨不已。

王芳是高峰镇农科村人。全家5口人过去居住在3间土坯房里,王芳在家照顾3个上学的孩子,家庭收入主要靠丈夫夏光元在外务工。2018年4月,王芳家搬进了高峰镇和平佳园易地搬迁安置点。同年10月,商洛琅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入驻该安置点。

“为了让我尽快适应新生活,政府和企业对我进行了免费的工作技能培训,让我就地就业。如今,我每天上班8小时,和城里的工人没啥区别。”王芳说。

为了让搬迁群众有产业、能就业、有钱赚,近年来,镇安县根据搬迁群众的需求和意愿,将搬迁群众分为传统农民型、社区工人型、三产服务型、外出务工型、兜底保障型“五种类型”,有针对性地解决其就业增收问题。

针对留守在家发展种植养殖业的搬迁群众,镇安县通过流转土地、产业补助等,鼓励其发展农业产业,使其既有流转租金,又能创业增收。目前,全县安置点居家劳动力共2060名,人均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

针对想当产业工人的搬迁群众,镇安县通过配建社区工厂,采取以岗代训等措施,促进其就地就业。目前,全县共为集中安置小区配建社区工厂58个,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31家,累计让2680名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

针对缺少发展资金的搬迁群众,镇安县通过小额贷款、创业补贴等办法促进其创业就业。目前,全县已有1120余名劳动力通过从事三产服务实现稳定增收。

针对有意愿外出务工的搬迁群众,镇安县通过开展培训、落实保险、补贴车费等政策,鼓励其分批次、有组织地外出务工。目前,全县安置点稳定外出务工的搬迁群众1.1万人,人均月增收5000元以上。

针对没有劳动能力的2066名搬迁群众,镇安县通过精准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政策,保障其基本生活。

配建“五小设施”

让群众快速融入新环境

如今,朱汉文生活过得充实。自从搬到回龙镇黄土凸易地搬迁安置点,他先后担任安置点白事理事会负责人、“楼长”,但凡安置点有白事或者出现矛盾纠纷,他都会主动参与,帮忙处理。

朱汉文家共有3口人,过去居住在回龙镇双龙村,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妻子体弱多病。2015年,朱汉文家因妻子看病花费大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4月,朱汉文家享受易地搬迁政策,搬迁到现在的新居。

“这几年,政府该有的扶贫政策我们家都享受到了,全家2018年底就脱了贫。”朱汉文说,“安置点各类配套设施很齐全。想吃菜,每户都分有‘小菜园’;想放置家里杂物,每户都建有‘小仓库’;想购物,安置点有‘小超市’……”

为了让搬迁群众快速融入新的居住环境,近年来,镇安县聚焦搬迁群众生产生活,配建“五小设施”,让搬迁群众乐业也安居。

镇安县通过流转土地落实“小菜园”,已有4128户搬迁群众有了“小菜园”,较好解决了“吃菜难”问题;整合资源建设“小仓库”,已为2350户搬迁户落实了小型仓储用房,方便群众存放农具等;按需供给配齐“小超市”,为全县59个集中安置点配建了1个以上“小超市”;因地制宜成立“小理事会”,为全县所有集中安置点配建了红白理事场所,解决了搬迁群众红白事操办难的问题;尊重民意,对在城区和集镇建设的31个安置点配套建设了“小公墓”。同时,针对在28个中心村建设的安置点,镇安县安排村“两委”在各自辖区划定了公墓区域。

落实“五项措施”

不断增强群众归属感

2月27日7时,云盖寺镇花园搬迁安置社区搬迁群众卜明清和往日一样忙碌,做完早餐,送孙子上学,到承包地里查看地膜土豆长势,随后又到社区打扫卫生。

“过了清明节,我还要在承包地里套种蔬菜。除了自家吃用,还能出售部分贴补家用。”卜明清说。

卜明清家有5口人,原先居住在黑窑沟村,丈夫在本地务工,2个儿子在外地打工,孙子在云盖寺镇中心小学上学。全家2018年搬迁到现在的社区。

为不断增强搬迁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镇安县聚焦服务管理,落实“五项措施”,全面落实搬迁群众权益保障。

盘活“三块地”。镇安县将搬迁群众原籍的耕地、林地优先流转给龙头企业等发展产业,让群众在获得租金的同时,还能通过在园区务工增加收入;把旧宅基地腾退复垦后,优先流转给原居住地搬迁群众继续发展产业,确保搬迁群众搬迁后收入不断档。

推行“双簿制”。镇安县对所有搬迁群众在原籍实行户口簿、在迁入地实行居住簿式“双重管理”,使搬迁群众在原籍继续享受优惠政策不断档、在迁入地政策不落空。目前,全县已完成2100户跨镇(街道)安置搬迁户的居住簿发放。

建设“便民室”。镇安县目前在每个小区成立便民服务中心,设立“一站式”便民服务窗口,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可办理医疗养老等事项。安置小区同步建立党支部、设立党小组、选派党建指导员,确保了党员和党组织活动正常有序开展。

实行“片区化”。镇安县全面推行“片长+楼长+单元长”三级管理模式。目前,全县59个集中安置点共划分片区86个,选配“片长”86名、“楼长”296名、“单元长”740名,做到联系群众“零距离”、服务群众“零盲区”。

突出“多元化”。镇安县按照“单独组建、委托代管、市场服务、统一管理、民政代管”五种模式,实现所有安置点物业管理服务全覆盖,利用公益专岗配备了安置小区的水管员、保洁员等服务人员394名,确保了有人管事、照章理事,让搬迁群众过得安心、住得舒心。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