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如何“过寒冬”? 行业人士:需要市场政策来激活医药创新链条

[知识] 时间:2024-04-28 06:22:4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132次
随着生物医药整体估值不断缩水,过寒冬近两年生物医药一级市场一度降至冰点。药企业人医药这意味着高度依赖资本支持的何行生物创新药产业也迎来寒冬。与此同时,士需市场中国医药产业也迎来发展转型期。政策面对未来,激活如何走出中国创新药的创新发展之路,构建出“中国新”走向“全球新”医药创新生态?

在9月25日-27日举办的链条第八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上,国内、过寒冬外医药企业、药企业人医药资本、何行研究机构、士需市场行业协会等各方业内人士对此进行了思考与探讨。政策大家一致认为“坚持创新、激活满足临床需求、创新开放合作”已成为寒冬之下韧性发展的必要之举。

第八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现场

第八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现场

危中见机

由于三年疫情影响,包括全国甚至全球经济影响,生物医药迎来寒冬。但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药学院院长丁健看来,虽身处寒冬,中国生物医药的将来一定是好的,因为人民健康是刚性需求。近十几年中国创新药发展经历了从0到1,从Me too到Me better,未来还应该加强各类政策、落地扶持和风险担当。

“过去几年热资太多让药企感觉太好,现在才回归到原本的价值。”先声药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任晋升认为,我们要乐观来看当下环境,寻找新的成长机会,如扩大合作,提升公司管理等,也是苦练内功的好时机。

“当下也有很多新机遇,最坏的时候也可能是最好的时候。”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王磊同样认为,危机是双刃剑。对于跨国药企阿斯利康,以及阿斯利康中金产业资本来说,当下正式是跟初创企业谈早期合作的好时机。

加大产学研投入,提升潜在靶点的转化衔接

近几年,生物医药产业面临很严重的“内卷”状态,特别是肿瘤药。长期下去,会对行业造成严重的资源、资金浪费,影响行业发展。

对于以创新为生命线的生物医药产业来说,如何做到“真创新”,是行业的面临的关键课题。对此,丁健认为,国内药企基础研究和潜在靶点的转化衔接做得还不够,因此会出现“内卷”。2021年CDE(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出台《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这个原则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药企盲目扎堆的情况。药企之间应该有更多的交流合作,应当加强基础研究,也需要更多时间和资金,让更多潜在靶点得到转化。

对产学研合作及转化问题,王磊也赞同道,阿斯利康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基础研究与药厂的结合,提升转化和创新效率。例如,阿斯利康的早期研发是基于瑞典的卡洛林斯卡学院。阿斯利康每年跟剑桥大学的PI(生物医药研发中心)有40个,光我们一家公司就有40个联合培养的PHD(博士)。各个肿瘤研究所、心肺研究所等的基础研究和药厂结合都非常紧密。生态圈的产学研的结合非常要紧。

先声药业作为传统制药公司,今年也在向创新积极转型。在任晋生看来,转型的关键在于人才队伍的转型。今年上半年,先声药业31%的收入来自创新药,未来这个比例还会持续增加。

中西合璧促创新,拥抱外部合作

“企业还是跟外部进行合作,当前形势下,先声药业还会坚定地加大研发投入,推进与科研院所、Biotech公司的合作,拥抱外部世界,走出自己的创新路。”任晋升说。

阿斯利康和国内企业的合作非常多,而且也非常深。王磊表示,中西合璧,不断深化长期合作,是阿斯利康造福全球患者的发展策略。

在研发中,阿斯利康合作国外哈佛、剑桥、卡洛林斯卡等高校研发资源。在中国,阿斯利康跟跟药物所李佳、丁院士有很多年合作历史。哪里的科学好,哪里就能出新药,药企就得往哪里走。中西合璧的结果就能造福更多全世界患者。

相比产业政策,行业更需要市场政策来激活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中国创新药产业要想发展壮大,与之匹配的政策环境是怎样的?政府的引导资本和市场资本,如何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支持产业发展?

百济神州作为国内创新药企,更是一家国际企业,在吴晓滨看来,国家政策对产业的促进作用比资金还重要。近年来,随着中国药品开始出口走向海外,我们国家的管理思路也应当随之转变。进口阶段的低价策略在原创出口阶段可能就不再适合。如果中国永远是价格洼地,那我们无法出口,也无法在国际和国内创造更多价值。

对于产业政策与市场政策对行业的促进关系,宋瑞霖对凤凰网健康等媒体进一步表示,中国的医药健康产业政策跟多,但我们现在更缺市场政策。拿新能源汽车为例,一开始国家产业引领,给补贴,但产业并没因此发展发展起来。后来我们国家采取增加新能源汽车摇号、出租车改新能源汽车等系列有效的市场组合政策,新能源汽车的制造水平、质量、数量都开始大幅提高。现在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出口国,也是最大的生产国。

更直白地讲,在医药创新还比较弱小的情况下,医药行业需要市场的包容,需要更多的产品在进入各级医院得到应用,打开市场。让医药创新的后半段链路活起来,而不是让创新链条拥堵,否则就没有人愿意做创新,跟没有愿意投资创新。

“资本从来都不会只因为某个产业政策就投资,资本一定是看到未来良性的市场前景。因为商品最终的价值是靠市场检验来证明的。因此我们更呼吁市场政策而不是产业政策。”宋瑞霖补充说。

(凤凰网健康 郭妍)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