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 >“机会永远只有一次” 正文

“机会永远只有一次”

[焦点] 时间:2024-04-30 21:31:1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31次

    

原标题:“机会永远只有一次”

    

    

    

    

    

    

    

    

    

    

    

汪海泉

文/羊城晚报记者 高焓

图/羊城晚报记者 邓勃 贺全胜

“排爆只有100%的永远成功,否则就是永远失败,一切归零。永远”44岁的永远汪海泉是武警警官学院训练基地兵种训练系工兵教研室专业技术上校副教授,学生们都知道,永远他的永远课,成绩只有零分或满分。永远“对排爆而言,永远机会永远只有一次。永远”汪海泉说。永远

23年前,永远汪海泉以军校第一名的永远成绩留校任教,随后20多年,永远他都扑在排爆的永远教学和研究上,为部队输送了一大批专业排爆人才。永远他的学生遍布全国,其中3人获一等功,13人获二等功。“我把知识传授给学员,让他们在排爆领域发光发热,共同守护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汪海泉说。

“这名实战派的教员有本事”

现实中的排爆,远比影视剧里剪“红蓝线”的选择题危急、复杂,汪海泉随时都可能要奔赴“战场”。

2014年,福建莆田某地发现不明爆炸物。初步判断,这枚爆炸物是由炮弹改装的触发型爆炸物。情况复杂、危险系数高,当地又缺少排爆专业人才,大家想到了当时在福州任教的汪海泉,“让他过来行不行?”

汪海泉回忆,爆炸物所处的空间狭小,加之光线昏暗,分析仪器检测的结果并不清晰。“但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通过分析爆炸物的线路连接,我们能够分析出爆炸物的内部组成结构。”他判断,爆炸物经过人为改装后情况复杂,稍有不慎就可能随时触发引爆。

临危受命,来不得犹豫。汪海泉穿上60多斤重的排爆服,一手保持爆炸物平稳,一手用排爆刀一点点旋转。深呼吸、轻动作,聚精会神地沉着应对。半个小时后,危险被排除。“以为是学院派,原来是实战派,这名教员有本事!”汪海泉一战成名。

每次排爆结束,摘掉防爆头盔,汪海泉的脸就像刚蒸过桑拿,全都是汗水。对汪海泉来说,这已是稀松平常的事了。销毁废弃遗留爆炸危险品和排除炮兵实弹射击未爆弹任务一直都是他的工作。仅2017年一年,汪海泉就排除了12枚82迫击炮炮弹。

虽然常与危险相伴,但汪海泉总是迎难而上。看到汪海泉排爆归来后的样子,他的妻子总会心疼落泪。妻子一度想让汪海泉转行,汪海泉就半开玩笑地对妻子说:“这么多年了,你还不知道我有多靠谱吗?我不会拿生命开玩笑的。”

“学生们都是排爆小能手”

成为排爆领域的佼佼者后,不少公司想高薪聘请汪海泉,但都被他婉言拒绝。在汪海泉的眼里,向战而行、为战育人才是他的天地。

“任何人面对一枚未知的炸弹,都会胆怯,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心态。”在教学中,汪海泉格外重视帮助学生们克服恐惧心理。

在教学用的模拟爆炸物里,汪海泉会加入少量火药,一点点帮助学员们攻克心理关。汪海泉说,如果面对炸弹,感到心虚害怕,排爆技能再高超也没有用。“在教学中,我们就要培养学生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

“通过实战条件下的模拟训练积累经验,学员们学成后就能临危不惧、迎难而上。”汪海泉介绍,刚开始排爆时,学员们的手也在发抖,但通过模拟训练逐渐加大难度、加大爆炸物的药量,学员们逐渐提高了应对排爆任务的能力,积累起了信心。

汪海泉教授的课程里,从理论到实践全覆盖,涵盖反爆炸技术课程、地雷课程,爆炸危险品基础课程、爆破技术课程等。他希望培养出的学生一定是综合型的,不能有短板,“爆炸物的化学性质、结构、种类等随时可能改变,如果排爆手的技能有短板,就可能存在致命威胁”。

每年,汪海泉都会接到学生的电话。“老师,我们这里出现了爆炸物,您看这样操作对不对?”汪海泉在电话里听学生们分析思路,并给予肯定。“其实他们的思路很明确,并且都掌握了相关技能,我能做的就是坚定他们的信心和决心,我也从他们的身上学习,教学相长嘛。”

如今,汪海泉的学生已遍布全国,大家投入工作后不会“吃老本”,还会与时俱进地自学、拓展。“他们基本都是当地的排爆小能手。”汪海泉总为他的学生们感到骄傲。

从教以来,汪海泉不断将多年的实战经验转化成贴近实战的教学方法,主编武警部队统编教材3本,主编学院自编教材3本、参编45本,发表专业学术文章60余篇,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他还曾代表中国军方参与国际反恐防爆技术研讨会。“我们这个工作,干好了,默默无闻;干不好,‘惊天动地’。”汪海泉想做的,就是护航每一名学生敢与“死神”过招,让他们守护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平安归来。返回,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