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 >【封面故事】“科特派”在行动 正文

【封面故事】“科特派”在行动

[焦点] 时间:2024-04-29 20:15:1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148次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 赵狄娜

持续活跃在一线的科特派“科特派”,“把脉开方”助力“追赶进位”,封面有效提升了科技贡献度和创新引领力。故事

1683271374579452.jpg

图源 hellorf

  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蕉溪镇罗溪村水果种植基地,科技特派员杨昌元正在一排排的科特派李子树之间穿梭。他是封面罗溪村的科技特派员,在充分发挥自己专业技术优势的故事基础上,用科技解决“三农”问题,行动向果农讲解果树栽培管理、科特派病虫害防治、封面营养基质栽培等知识,故事让群众增产增收。行动

  位于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的科特派广西大北农农牧食品有限公司,是封面一家以养殖种猪为主的民营企业。不久前,故事企业刚刚迎来一批科技特派员,短短的3天内,特派员们共培训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17人,采集生猪样品并送检63头(份),采集生猪口鼻拭子和抗凝血样品309份送实验室进行非洲猪瘟病原检测和抗体检测,开展风险评估。

  近日,长沙市口腔医院选派何正权博士率领的科技特派员团队进驻长沙县妇幼保健院,开展为期一年的口腔科技下乡诊疗帮扶活动,未来将不断提高基层口腔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管理,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服务,大大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

  科技特派员(简称“科特派”),是指经地方党委和政府按照一定程序选派,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和农民看病难问题,按照市场需求和农民实际需要,从事科技成果转化、优势特色产业开发、农业科技园区和产业化基地建设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自1999年从福建南平发端至今,科技特派员制度已有20多年历史,是一项旨在解决乡村人才和科技瓶颈的重大举措。截至目前,我国累计有90余万科技特派员扎根基层、服务基层,有力支撑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如今,随着工作的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还出现了新的变化:在领域上,实现了从农业领域向工业领域拓展;在内容上,从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向创新平台提升、创新主体培育、创新人才引育等延伸。持续活跃在一线的“科特派”,“把脉开方”助力“追赶进位”,有效提升了科技贡献度和创新引领力。

  让技术长在泥土里

  恩格斯曾经说过:“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据相关资料,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南平作为闽北农业大市,其粗放型农业经济陷入困境;1998年又遭遇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洪灾,可谓雪上加霜,农业农村受损严重。为破解闽北的“三农”发展难题,南平3000多名干部下基层问计于民。村民们提意见说:“平时干部下乡,就像蜻蜓点水,沉不下来,也解决不了问题。”最终,南平市决定选派农业科技人员下乡,1999年2月选派225名首批科技特派员到乡村开展科技服务,这成为我国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发端。

  彼时,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教授级高级农艺师、驻溪后村科技特派员吴敬才刚从德国进修回国,成为福建省首位科特派践行者,被村民称为“一号特派员”。他表示,“我一直在八闽农村开展科技服务,深切地感受到基层农民对于农业技术的渴求。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就应该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践行科技惠农的初心和使命。”

  2002年,科技部总结福建南平实践经验,在宁夏等西北五省区开展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紧接着,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广开来,相继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67个县(市、区、旗、团场)开展了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2004年12月31日,科技部、人事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实施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旨在通过鼓励、支持和组织广大科技人员到基层创新和创业,把先进、适用技术直接导入农业生产第一线,有效地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以科技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逐步形成以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为依托、以各类专家和其他科技人员为主体、以广大的乡土人才为基础的基层科技创新服务网络,逐步形成有利于千千万万科技人员在基层创业的体制和机制,构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全面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2009年6月,在全面梳理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科技部等八部门成立了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协调指导小组,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的意见》,全面启动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科技特派员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此外,为及时宣传报道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工作的最新进展,交流各地开展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工作的好做法、新经验和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指导小组还定期编印《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工作简报》,通报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的最新工作动态,引导和推动各地、各部门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工作。

  2012至2016年,科技特派员工作连续5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2016年5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若干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对科技特派员工作进行了顶层设计和谋篇布局,对科技特派员工作给予很大推动。其中,明确提出要解除科技特派员的后顾之忧,不管是派出型还是自发型的科技特派员,在5年之内回原单位都得到保障,对派出开展农村科技公益服务的科技特派员的工资福利、岗位、编制等在5年时间内都能得以保留,优先晋升职务职称,成为一大亮点。同时,对从事一线创业、带着农民致富、做出重大贡献的科技特派员进行宣传表彰,从精神上支给予持。

  2019年,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会议于10月21日在北京召开,对92名科技特派员和43家组织实施单位进行了通报表扬。会议提到,20年来,科技特派员制度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科技人才为主体、以科技成果为纽带,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取得显著成效。坚持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进一步抓实抓好,发展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才能不断把创新的动能扩散到田间地头。

  制度发展日新月异

  谢福鑫是福建省南平市第一批科技特派员,也是全国第一批科技特派员。1999年开始,他就把课堂搬到田头,讲稿挂在枝头。彼时的南平,鼓励科技特派员以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入股,与企业、农民建立利益共同体,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形成农业科技推广的投入回报机制。在大批下派广泛覆盖的基础上,南平还对下派力量进行整合,有效盘活科技人才资源,建立科技服务网络,组建行业科技服务组,建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全面合作,打造一个以高等院校为依托、科技特派员为主体、以大量乡土人才为基础的“宝塔型”科技服务网络。

  经过20多年的发展,2021年南平市制定出台《新时代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三年行动计划》,着眼在充分发挥政府服务、调控、指导和管理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以服务实效为导向,探索建立社会认可的科技特派员评价机制,加快建设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2022年3月,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联合福建省科技厅、南平市人民政府签约共建全国首个骨干科技特派员培训基地,中共南平市委党校(南平市科技特派员学院)、南平市科技局作为具体承建单位,成功承办全国茶产业骨干科技特派员培训班、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团长培训班等20多场培训任务,为持续提升科技特派员能力素质提供了有力支撑。2023年,根据福建省委办公厅、福建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服务乡村振兴的若干措施》通知等精神,选认2023年福建省科技特派员2217名、团队科技特派员794个、法人科技特派员28个,未来持续加大力度支持科技特派员组团进企入村,聚焦福建省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和企业创新转型需求开展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示范。

  在科技部网站上,第一篇有关科技特派员的地方文章为甘肃省科技厅发文《切实做好“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为推进甘肃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而努力》。文中提到,科技部2002年确定甘肃省天水市、武威市为科技特派员试点城市,在借鉴福建南平经验的基础上,天水市和武威市在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中,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对科技人员和行政村的基本情况进行汇总整理,从中挖掘特色,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派,做到供与求的完全对接,保证了特派员是群众急需的人才,驻点村是特派员施展才能的理想舞台。

  20年后的2022年,甘肃省科技厅与天津市科技局联合认定第三批“津甘双地科技特派员”179名,与山东省科技厅联合认定首批“鲁甘双地科技特派员”10人。多年来,甘肃省通过持续实施“双地”科技特派员这一创新举措,进一步加强了与东部协作地区在科技人才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同时积极引导东部地区农业先进实用成果入甘落地转化,为巩固拓展甘肃帮扶地区脱贫攻坚成果和促进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

  “双地”科技特派员主要围绕甘肃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开展服务,精准对接甘肃帮扶地区农业产业发展需求,通过创新创业和技术带动,加强先进、成熟、适用技术的应用推广和集成示范,为助推甘肃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并以生态环境友好和资源永续利用为导向,为甘肃帮扶地区加快发展绿色经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技术服务,形成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民增收致富互促共进的良好局面。

  走过多年风雨历程,科技特派员制度日新月异。“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部以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为重要抓手,近三年来,共选派28.98万名科技特派员奔赴到脱贫攻坚的第一线,把扶贫和扶志、扶智结合在一起。”2021年,时任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司长兰玉杰表示,“科技特派员制度已经成为一种国家制度性安排,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我们要更加完善这个制度,制定更多激励政策,促使千千万万科技人员到农业发展的第一线,把科技带下乡。”

  持续点燃智力引擎

  物换星移,新时代肩负新使命。目前,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的探索和实践,是新时代乡村振兴重要生力军。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中提出“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这是2014年以来,科技特派员制度第9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提出,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发现和培养使用农业领域战略科学家;启动“神农英才”计划,加快培养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对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出了总体要求,文件提出,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一批补短板促振兴重点项目,深入实施医疗、教育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更好发挥驻村干部、科技特派员产业帮扶作用。

  眼下,科技的旗帜插遍田野。植物病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是第一个把院士工作站建在最基层村民小组的科技特派员。近日,他让大家知道了一种农业技术新成果:“水稻上山”。这是他担任驻村科技特派员以来,带领团队在继冬季马铃薯、林下三七等一系列新技术之后的又一科技成果。“既要保护生态,又要让农民有收入,帮助农民把资源变成特色产业,这是我们科技特派员来这里的目的。农民需要什么,我们就研究什么。我们所做的一切,是希望农民能将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朱有勇说。

  更广袤的乡村,一幅幅绚丽画卷正徐徐展开: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巴音宝力格镇东升村举办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科技培训会上,科技特派员王刚以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为要点,指导园区生产布局和辣椒新品种的种植规范;在云南省宣威市,由国家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团云南宣威团生猪产业组组长、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汤晓艳带队,组织生猪养殖、疫病防控、火腿加工等领域的专家对生猪养殖和火腿加工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开展了生猪养殖技术和宣威火腿加工技术培训,并启动了“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宣威生猪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在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大庙镇薛李村,科技特派员示范点挂牌仪式举行,这是凤阳县自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以来对科技特派员制度进行的创新尝试,首次设立科技特派员示范点。薛李村负责人表示,科技特派员紧扣本村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充分利用专业知识,为村民提供菌菇种植技术保障,真正解决农户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把科技强农写在田间地头。

  在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道路上,改革创新从不缺位。早在2012年,“千名专家进千企”——辽宁省工业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就已启动,通过向企业派驻科技人员的方式,架起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的桥梁,形成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促进产学研有效结合,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最终,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科院金属所、自动化所等省内外42家高校、12家科研院所的151名科技人员,成为辽宁首批工业企业科技特派员。而2014年,为积极引导银行金融资源向农业科技特派员创业投资,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就与杭州银行开展战略合作,签订了《为农业科技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框架合作协议》,深入开展农业科技金融政策研究和实践探索,搭建银企对接平台,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核心,促进金融资本、农业产业资本和农业科技创新创业的有效融合,为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浙江农林大学校长沈希表示,新时代新形势下,需迭代升级乡村人才和科技的类型、层次和体系。要继续从集中在第一产业投放特派员人才向一二三产业拓展,加大深度开发乡村资源的科技供给,引入康养、农文旅等增值产业所需技术;要推动特派员人才向引领型人才和青年人才倾斜,引入“互联网+”“数字+”“云上+”等新理念新业态,发力数字经济,推进产品上网、企业上云,产生更多新产品、新活力、新动能;要推动特派员结构向链条型转变,突破点状、局部的科技特派员结构,向有联结关系的链式、网状“政产学研金”联盟科技特派员格局转变,增强人才供给的系统性。他进一步提到,“抓实抓好科技特派员制度,更要加强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其在乡村事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把党管农村工作的政治优势进一步转化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动力和基础保障,保障科技特派员制度落地生根。”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3年5月上旬刊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