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乃蔚分享绘画之路:上百遍渲染的工笔画人生

[时尚] 时间:2024-05-10 19:27:4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28次

原标题:李乃蔚分享绘画之路:上百遍渲染的李乃路上工笔画人生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张扬 通讯员张静)一张白纸,需要多少笔墨,蔚分才能绘就入骨传神的享绘渲染画作?一位画家,需要怎样磨砺,百遍笔画方可迈进国家美术的人生殿堂?5月13日,中国工笔画知名画家李乃蔚做客“荆楚文艺名家讲堂”(第十二期),李乃路上与9万余名网友分享他秉承传统、蔚分融合中西的享绘渲染绘画之路。

李乃蔚做客“荆楚文艺名家讲堂”

痴迷连环画 苦练童子功

李乃蔚自小喜爱画画,百遍笔画常常用粉笔在家中地板上自由涂鸦,人生马、李乃路上人、蔚分树……只要看到的享绘渲染事物,都会成为他的百遍笔画绘画对象。

上学后,人生他痴迷上连环画,对刘继卣的《鸡毛信》《大闹天宫》《东郭先生》等作品爱不释手,于是开始进行自己的小人书创作。他用很细的蘸水笔画豆腐块大的连环画,八路军打鬼子等内容一张张画好后,下面写上文字,再用针线装订成小人书,看上去倒也有模有样。

一次,李乃蔚把自己画的小人书给美术老师看,老师矫正了他的绘画方法。自此,他改用毛笔和16开的纸作画,逐渐摸出一些创作门道。

为提升画技,李乃蔚两次进京拜师,业余时间泡在长航美工队,“请教绘画技巧,勤练线描方法”。李乃蔚告诉网友,通过苦练画“苍蝇拍”或“蚊香盘”,他解决了勾线时手抖等问题,为日后绘画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猪倌儿“出道” 代表作惊艳

1975年,李乃蔚自编自画的连环画《乌兰的歌》入选全国年画、少年儿童美术作品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展出。送展之前,省美工队的老师们不相信该作品出自学生之手,还特意叫他现场补画封面检验。同年,李乃蔚发表连环画处女作《铁二牛与老槐树》。

高中毕业后,李乃蔚下放到当时的新洲县双柳公社双铺大队当起了猪倌儿。他白天喂猪、打扫猪圈,一有空闲就拿起画笔,晚上点着煤油灯也要画。

1977年,李乃蔚当猪倌期间的画作《火红的战旗》集结出版,这本连环画很快传遍大江南北。出版社编辑为了鼓励他,还破例在作者名字后面加上了“知识青年”四个字。

李乃蔚连环画作品 《火红的战旗》。通讯员供图

作为知识青年的优秀代表,李乃蔚带着自己发表的5部连环画册,跨进了湖北美术学院的大门,正式学习工笔画。毕业后,李乃蔚分配到湖北人民出版社担任美术编辑。随后的8个年头里,他先后出版了《我的前半生》《阿基米德的故事》等30多部连环画,成为国内小有名气的连环画家。

专攻工笔画 十年磨一剑

1986年,李乃蔚调到武汉画院上班,把主要的精力放到工笔画的创作中,希望实现自己画中国古代人物和战争场面的想法。

工笔画讲究细致,力求形似,通俗来讲,就是要画得“像”。可在传统观念里,中国画的传统材料不适合画这类精细的作品,只适合用作画大写意。为了探索出一条新路,李乃蔚花了整整十年的时间来钻研工笔画的极致写实。

“一位清秀的土家姑娘,她手拿山菊,静靠山石,凝望远方,那明快、清丽的画面,让观者如饮佳酿。”1997年,工笔画作品《山菊》让李乃蔚在画坛“破茧”而出,一鸣惊人,一举夺得“全国中国画人物画展览”银奖(最高奖)。然而,对李乃蔚而言,这只是他向极致写实探索的第一步。

李乃蔚工笔画作品《山菊》。通讯员供图

1999年,寓意“吉祥”“保佑”的《银锁》,获得“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银奖。这张作品当时也在日本引起轰动,日本业内人士难以想象,中国工笔画竟能画得如此生动和细致。有的研究者甚至用手指对作品进行触摸,他们认为这是一幅丙烯画。

李乃蔚工笔画作品《银锁》。通讯员供图

走创新之路 打磨“胆”与“魂”

著名出版人孔艺评价称,在当今画坛中,李乃蔚的工笔人物画,无疑是一幅独特亮丽的风景。他以淡墨取气、以色晕取韵,探寻宣纸上的写实极致,闯出了一条既坚守中国画传统品格,又吸收西方古典油画超写实特色的创新之路。

秉承传统,融合中西的创新之路,缘于坚持“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的精神,缘于李乃蔚“如朝圣一般的十年如一日的耐心描绘”。李乃蔚向网友介绍,他的工笔人物画创作,往往都会耗费一两年的时间,其作品《红莲》的创作时间跨度更是长达六年之久,其中,每天都在作画的时间累计起来有四年,平均每天工作近十个小时。

李乃蔚工笔画作品《红莲》。通讯员供图

与目前的很多工笔画家将淡彩与重彩相结合、从而获得画面效果的画法不同,李乃蔚使用的是纯正的工笔淡彩法:不作底面处理,用中国传统的墨和颜料在熟宣纸或熟绢上,采用中国传统工笔的勾勒、渲染等程序手法,先以线塑形,再“随类赋彩”,一遍一遍地用淡色逐层渲染。

这一画法,根基于传统的“三矾九染”,但李乃蔚又将其进行了最大程度的放大。为了达到细致入微的画面效果,他每染一遍都将色彩调得几近透明,每一个细节他都能耐心地染上几十遍,如《红莲》中女子的红衣,李乃蔚画了足足有一百多遍,最终以淡彩的方法画出了重彩的效果,这种画法,当今画坛并不多见。在第四届北京国际美术艺术双年展上,作品《红莲》被挂置中国美术馆正厅中,两位印度画家看见了,连连惊叹,拉着李乃蔚的手,热切询问绘画的技法。

直播期间,李乃蔚向网友展示了近百幅作品。其中,一幅长达8米、宽2.8米的历史巨作——《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感情浓烈,让人身临其境。为重现具有时代特征的解放军英勇战斗的集体群像,李乃蔚查阅了大量关于解放战争的史料,设身处地地体味革命战争的情景,连续三个月往返于大江南北(汉口家中—武昌墨语堂美术馆画室),爬高下低,精心刻画。

李乃蔚在作品《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前。通讯员供图

“作为一个画家,我们还是要对作品负责。作品要以艺术追求和个人对主体的理解进行创作。”李乃蔚告诫后辈,作品创作中,要将自己的艺术理念、个人修养、生活积淀和绘画技法等各方面因素完美地集中在一幅作品里,既要做到主题明确也要能够给观众留下想象和发挥的空间,“这样才称得上是一件艺术作品,不仅仅是一幅画。”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