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千年旧府学的传说:朱熹写《祭青蛙文》赶青蛙

[休闲] 时间:2024-05-02 21:39:1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109次

文庙内的漳州朱熹孔子像

漳州府学和文庙全景,左边为旧府学,千年青蛙青蛙现为西桥中心小学

漳州府文庙复原全景

  海都闽南网讯 府学,旧府中国古代官府词汇,学的写祭具体指中国古代的传说官办教育机构,而管理府学的文赶古代官员的官职也称“府学”。用现代的漳州朱熹语言来描述就是“当地公办最高学府”。古代一般实行“学庙合一”的千年青蛙青蛙体制,府学一般和文庙建在一起,旧府漳州也不例外。学的写祭

  漳州府文庙位于修文路,传说始建于宋朝庆历四年(1044年),文赶至今已近1000年。漳州朱熹虽然旧府学已不再承办科举考试,千年青蛙青蛙但是旧府这里,依然传出朗朗读书声。

记者探寻 旧府学里 读书声朗朗

  从漳州中山公园门口的延安南路,往南步行约300米,就可以看到右手边是一道古朴的红墙,这就是府学与文庙的后墙,墙面有些剥落,一些地方还长满了苔藓,是乎是在陈述他的历史。

  红墙约有100来米,向右拐红墙后,就是修文路,横跨路中的“德配天地”和“道冠古今”两座牌坊。红墙中间,是一扇巨大的木质大门,根据图示,这应是“棂星门”,孔庙设棂星门,取尊孔如尊天之意,步入大门后,“戟门”,该门为进入大成殿前院落的正门,院里还散落着一些石碑或石构件。

  进入戟门后,是一个方形院子,院子后就是在大成殿,院子中央立着一个3米多高的孔子雕像,身穿长衣、虬髯胸的孔圣人拱手作揖,和蔼可亲。一些游人正在庙里参观。

  “很早就听说是漳州的府文庙了,所以带小孩过来参观一下。”市民张先生说,庙总体还不错,但没有泉州府文庙的热闹。

  与文庙一墙之隔就是府学,用现代的话讲就是“漳州地区公办最高学府”。由于历史的原因,旧府学已变身为“西桥中心小学”,不过透过围墙,还能看到那些以前的红砖建筑。

  正值上学时分,围墙内传来阵阵读书声。据了解,西桥中心小学颇有“国学”味儿,近几年来,经常利用一些时间,向学生开“国学课”,教授《论语》、《弟子规》等。

史料记载:始建宋朝 孔子后裔曾居住

  据漳州地方史料记载,宋朝庆历四年(1044年)建州学于州治巽偶(今漳州西桥中心小学内),同时,在毗邻之处兴建漳州府文庙,由于州学与文庙连在一起,又称为学宫。明朝改州为府制,州学也称为府学。漳州府学置教授1人,训导3人,作为府学的学官。他们既管府学事务,又掌训迪生员。

  府学生员有定额,但历朝有所变动。宋朝州学生员额无可考。明朝府学取进廪(lǐn)生40名,增广生和附学生每科岁考取进100名(注:明清两代称由公家给以膳食的生员,又称廪膳生。明初生员有定额,皆食廪。其后名额增多,因谓初设食廪者为廪膳生员,简称“廪生”,增多者谓之“增广生员”,简称“增生”。又于额外增取,附于诸生之末,谓之“附学生员”,简称“附生”。)。清代康熙朝,漳州府学廪生定额20名;雍正以后,改定额为廪生40名,增广生20名,附学生无定额。另取进武生定额20名。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府学随着废科举、兴学堂而废止。

  史料另记载,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孔子后裔孔任率家人避兵入漳,相传其子孙世代居住此处,直至明正德年间。历史上,郑成功、黄道周等人都曾到此祭祀过孔子。

  当时的漳州府学与文庙占面数十亩,从南朝北,据清光绪《漳州府志》卷首府学图,文庙仍依宋制“左庙右学”。文庙前道路的左右建有“德配天地”、“道冠古今”两牌坊、大门左边立有一石碑,镌刻:“文武官员到此下马”字样。进内就是棂星门、戟门、东西两庑、大成殿。右边府学部分建有训导署、启圣祠、明伦堂、教谕署、名宦祠、乡贤祠、土地祠、闵公祠、泮池、游圣之门以及学舍;府学大门内,悬挂“海滨邹鲁”匾额的应为经阁。俨然就是一座小城。

  现虽历多次战火,但现府学主体的多幢建筑仍在,庙内现仍存有康有为手书的《重修漳州学宫碑》等珍贵文物。1999年12月,根据国家文物局批准的维修设计方案,漳州市政府聘请专家历时一年完成对大成殿的维修,2001年元旦对游人开放,成为漳州的代表性建筑。

民间传说 蛙声扰人 朱熹作文驱赶

  漳州府历代知府中,朱熹无疑是最享有盛誉的。据《漳州府志》卷二十四记载:南宋绍熙元年(1190年)朱熹知漳州时,“每旬之二日必领官属下州学(即府学)”,到此处“视诸生讲《小学》”。

  关于朱熹,漳州民间还有个传说。朱熹老夫子在漳州当知府时,他嫌府衙附近人声嘈杂,不能专心做学问,便让人在府学边上找几间民房住,朱熹原以为搬到这里偏僻安静,谁知道附近有个“丽藻池”,每天晚上,池中的青蛙就开始叫个不停,搞得他不能静心做学问,很生气。

  有一天,朱熹忽然想起了唐朝文学家韩愈在潮州做官时,写过《祭鳄鱼》文赶走鳄鱼。于是就效仿,写下《祭青蛙文》,叫书僮带着祭品到丽藻池边去大声宣读祭文,然后烧掉,限青蛙们三日内要迁出。但书僮以为这没什么用,瞒着朱熹将祭文揉成团扔了。如此连写三天后,青蛙仍在叫,朱熹发狠了,用白纸剪下纸枷撒在池塘里,说道:“限三天内搬出池塘,否则罚带枷示诫。”

  当天晚上池塘蛙声没了,隔日上午,人们看到池中许多青蛙颈上扛着纸枷,翻白肚浮出水面,非常可怜,就报知朱熹。朱熹看了心里难过,感到奇怪:死去的青蛙为何都睁双眼,好象很冤枉。于是把书僮叫来详问。

  书僮道出实情后,朱文公一听,急得顿足说:“是你误了大事,害死这些青蛙。你不按我的交代办事,我就处罚了青蛙,难怪青蛙们死不瞑目。”

  朱文公想了想,就对书僮说:“你赶快去池边对青蛙说,我宽恕他们了,让他们赶快离开这个池塘,到别处去安心过日子吧!”书僮遵命照办,从此,丽藻池里再也闻不到蛙声了,而别处却出现了白颈青蛙。人们都说,这是漳州带纸枷青蛙的后代,漳州的百姓为了纪念朱文公的这一事迹,就把丽藻池改叫成“断蛙池”。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知府闵梦得将“断蛙池”旧址开辟为府学的泮池,名为丽泽池,现在泮池早已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民房。

各界声音:文庙前面建广场办活动

  在漳州古城的修缮方案中,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规划的方案建议,恢复府学,并在府学与文庙前面复建泮池,不过这个方案还在研究讨论中。

  关于在历史街区中,如何将做大做强文庙与府学,许多政协委员和社会有关人士提出过许多建议。

  如在去年的漳州两会上,蔡溪根和孔旭两位委员建议,在漳州文庙每年举办一次祭孔活动,有效发挥文庙对提升市民文化素质的作用。而在之前,也有许多市民拨打海都漳州通2050110建议,漳州有关部门可以在文庙前面,建一个“孔子广场”,以后每逢传统节日或是孔子诞辰日,可以在广场举行庙会、灯会等活动,这样一来,文庙有了人气,就可以和石牌坊、明清古街连成一线,成为一个景点。

  实际上,作为漳州文庙的管理部门——漳州市文管办也考虑过办“祭孔大典”,但无奈没有经费,漳州市政协委员、漳州市文管办主任杨丽华也曾提过建议,建议漳州市政府拨出相应的陈列经费,逐步完善文庙的相关陈列,争取能够参与到“海峡两岸”每年的祭孔大会。

  “文庙和府学完全可以建得更好的。”漳州市知名文史学者郑惠聪,有关部门应加大对文庙的投入,能让文庙办庙会,吸引游人,聚拢人气。

  “文庙和府学前面建个广场更理想。”漳州市政协委员陈南漳说,建广场后,可以举行各种庙会和祭孔大典,至于同时恢复府学,陈南漳认为,难度太大,可行性较小,毕竟现在是西桥中心小学在里面,要把一个学校迁出来,不大现实。(本网记者 萧镇平 戴江海)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