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安试点两年后 “助残陀螺人”项目在四川全省推广

[综合] 时间:2024-03-05 19:54:2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193次

原标题:在江安试点两年后 “助残陀螺人”项目在四川全省推广

据不完全统计,江安我省有622万残疾人,试点省推其中重度残疾人超过100万人。两年螺人洗脸刷牙、后助穿衣脱鞋、残陀川全上厕所这些再平常不过的项目事情,对他们来说,江安可能都需要别人帮助。试点省推照顾残疾人的两年螺人亲友,每天就像“陀螺”一样旋转奔忙,后助除了身体的残陀川全重压,心里的项目压抑更是难以释怀。

2019年起,江安宜宾市江安县将关注的试点省推目光投向“陀螺人”这个特殊群体,发起“助残陀螺人”项目,两年螺人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帮扶,让助残“陀螺人”有喘息的机会。不久前,这一项目开始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李丹

一个特殊群体

重度残疾人家庭里,残疾人亲友如陀螺般奔忙

5月24日早上6点,天微亮,江安县城郊一处民房里,43岁的高维勤就忙碌起来了,淘米洗菜蒸馒头,为3个女儿和丈夫准备早饭。

高大姐的3个女儿都患有罕见的先天性软骨病,为了照顾她们、赡养87岁的婆婆,2018年高大姐一家人从打工的北京回到江安。村里的老宅已经倒塌,一家6口租住在一户农村自建房里,月租金450元,唯一的生活来源是丈夫吴荣红在外务工的收入。高大姐每天都像陀螺一样不停旋转,365天,天天如此。

“妈妈每天都非常辛苦。”说起妈妈,大姐倩倩(化名)眼睛红了,23岁的她看起来特别“娇小”:腰部以下严重变形无法伸展,双腿蜷缩在裙子里。二姐雪雪(化名)的情况更为严重,除了双腿蜷缩外,脖子也无法伸直,只能搭在肩膀上。她们两人,虽然手能活动,但却使不上劲,洗脸、刷牙、梳头、穿衣脱衣、上厕所,都需要妈妈协助。

倩倩告诉记者,小时候,她和妹妹雪雪除了不会走路,看起来跟正常的小孩差不多。慢慢长大后,以前可以打直的腿就弯了起来,脊柱也慢慢侧弯。“妈妈为了我们头发都白了,爸爸为了多挣钱,经常很多天才回一趟家。”

今年17岁的三妹婷婷(化名)病情稍微轻一些,属肢体二级残疾,但不能独立行走,出门都要妈妈接送。“我的脚抬不高,如果妈妈不牵着我,随时可能摔跤。”婷婷现在在江安县职业技术学校读高二,每天早中晚3次,妈妈都会接送她到离家200米的学校,风雨无阻。“日子过得简简单单就行。”面对家庭的特殊情况,高大姐非常乐观。

和高大姐一样,江安县四季星小区75岁的居民李常明已经照顾多重残疾的儿子48年,“他瘫痪在床,智力也有问题,从来没有喊过一声爸爸妈妈。”随着年龄增长,李常明和老伴熊文连常常担心,自己哪天走了孩子该怎么办。

家住江安县鸿运花园的钟银守,妻子2016年因病瘫痪失去自理能力,从此以后,他的生活也改变了,“买菜都是跑,出门时间都控制在20分钟以内。”

一个公益项目

定期帮扶重度残疾人家庭,让“陀螺人”有喘息机会

“作为照护者,‘陀螺人’在长年累月的照料和陪护中疲惫不堪,往往心里比较压抑。”项目实施方负责人江安县残联理事长魏玉珍说,2019年我省首先在江安县发起“助残陀螺人”项目,通过多种渠道募集资金,定期提供陪护、心理疏导、基础家政等帮扶性服务,让“陀螺人”有释放压力和喘息的机会。同时,聘用轻度残疾人或者残疾人家属作为志愿者,帮助他们通过劳动缓解经济压力,也让残疾朋友能充分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5月24日,志愿者李光红和张琴来到高大姐家服务。“彤彤最近又考了第一名?真棒。”倩倩主动问起张琴女儿彤彤的情况。张琴是一名肢体四级残疾人,得到了“助残陀螺人”项目的帮扶——一方面,她通过服务“陀螺人”家庭获得一定报酬;另一方面,她读初二的女儿是项目的受助者,每个月可以领到500元的助学生活补贴。

在“助残陀螺人”项目的关注和帮扶下,高大姐的丈夫在江安县中医医院做护工,不再外出打工。女儿代销地方扶贫产品,每月能赚1000多元。一家人的生活一点一点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江安县有4.2万余名残疾人,截至目前,“助残陀螺人”项目共募集爱心资金100多万元、爱心物资价值80万余元,深入开展和对接了全县14个乡镇部分困难残疾人的慰问和扶贫帮护,关心和慰问残疾人120余户,带动了26名轻度残疾人就业。

“项目实施两年,募集的资金不算多。”魏玉珍坦言,“助残陀螺人”项目主要采取网络筹款,由实施方——江安县扶残助残协会在网络上发起资金筹集。“此外,每年我和协会会长都要拜访很多企业,推荐项目,争取获取支持。”魏玉珍说,很多人对残疾人的困难没有直观的了解,项目实施之初,残联制作了宣传视频,在江安县多地设点宣传。

两年来,项目服务内容多为家政料理和农务等,相对单一,“但正是这样,这个公益项目更便于其他地方复制和推广。”魏玉珍认为。

一个全新阶段

项目在全省推广,拓展四大功能帮扶更多家庭

和高大姐一样,“助残陀螺人”项目给江安县每个受助的残障家庭带去了希望。在此基础上,今年4月,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正式将“助残陀螺人”项目向全省推广。

“我们将按照项目产品化、产品品牌化的思路,设立专项基金。”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税益中表示,今年将“助残陀螺人”公益项目作为重点项目进行推广,根据“陀螺人”家庭的需求,把服务内容从最初的家政服务等拓展到“减负”“济困”“救心”“授渔”四大服务功能,并推出“陀螺人喘气包”,使项目形成闭环,长效发展。

“除了重度残疾人照护项目,今年我们还将重点实施残疾人温暖工程、暖心包工程等项目。”税益中表示,去年,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共实施助残项目71项,覆盖21市(州)的101个县(区),让53800余人次残疾人及家人受到帮助,仅互联网筹款,就相继推出“助残公益行动”“让助残陀螺人喘口气”“残疾人温暖工程”三个品牌项目和月捐项目。今年,基金会将重点在残疾人大病救助、残疾人就业创业、(中)重度残疾人照护等助残项目上持续发力,呼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营造起浓厚的扶残助残氛围。

税益中也谈到,目前,虽然公众关心关爱残疾人的意识逐渐增强,但扶残助残氛围仍然不够,重点企业助残社会责任意识也亟待加强。“有些企业认为,帮扶残疾人是涉残企业的事情,跟自己无关。”税益中说,这需要残疾人工作者更好地了解残疾人需求,设计扶残助残项目,以项目为纽带吸引更多的人、企业关注残疾人事业。

“残疾人是特殊困难群体,需要社会各界、各方力量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省残联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实施30周年,为了让残疾人以平等的地位和均等的机会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省残联通过入户调研等方式精准掌握280多万持证残疾人基本情况、需求情况和服务情况,全省扶残助残氛围日益浓厚。“未来,我们还将在残疾人康复、就业、照护上继续发力,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需求,同时开展残障人士困难群众帮扶,维护其合法权益。”

观察员说

四川省特邀民生观察员吴旭峰:

要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机制

“我像个不停旋转的陀螺,撑起这旋转的家庭,好累。”这是陀螺人群体生活的真实写照。江安县“助残陀螺人”项目,根据“陀螺人”家庭的需求情况,提供基础家政等各类服务。据悉,这一项目刚刚开始在全省推广,并赋予了新的内涵——把服务内容拓展到“减负”“济困”“救心”“授渔”四大服务功能,并推出“陀螺人喘气包”,让公益的阳光照亮更多残疾人家庭。

各级政府应该从政策、顶层设计上关注陀螺人群体的生产、生活,让他们共享社会成果。建议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将帮助“助残陀螺人群体”纳入民生实事;针对残疾人及家庭的特殊性,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在资金、物资、信息、技术等方面给予倾斜,让残疾人同健康人一样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强化基本生活保障,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机制。

一是完善残疾人医疗保障政策,真正确保残疾人“病有所医”。进一步增加残疾人城镇医保、新农合的报销项目和报销比例,简化报销程序,减轻残疾人负担。并在残疾人就医过程中对挂号费、检查费、治疗费等进行减免。

二是完善残疾人养老保障政策,真正确保残疾人“老有所养”。对残疾人参加养老保险给予政策上的优惠。

三是建立健全救助制度。对特困残疾人的住院治疗、医疗康复等进行特困救济补助。

四是扎实开展残疾人及家庭成员职业教育、就业培训,提高残疾人家庭成员的就业能力。

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营造扶助残疾人及其家庭的良好社会环境。动员和组织党政机关干部、党团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开展“一帮一”“众帮一”“单位包户”和志愿者助残等多形式、多渠道、多层面的帮、包、带、扶、助。加强政策引导和政策支持,鼓励、扶持民间力量兴办残疾人福利设施,为残疾人提供服务,逐步形成帮扶主体多样化、帮扶形式多样化、帮扶资金多样化,社会广泛参与和相互促进的扶助残疾人及家庭的社会化工作格局。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刘佳整理(记者 李丹 刘佳)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