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 >剧场不能缺少年轻人 正文

剧场不能缺少年轻人

[焦点] 时间:2024-04-28 16:51:2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181次
每日商报讯 杭州的剧场演艺市场变得越来越热闹。沉浸式剧场、缺少可变剧场等新型演出空间里坐满了第一次看戏的年轻年轻人,看传统戏曲也成为了一种年轻人新的剧场生活方式。据杭州蝴蝶剧场(小百花越剧场)相关负责人透露:“整个8月在售的缺少场次已经全部售罄,非传统越剧观众占到70%,年轻基本上都是剧场年轻人,在以往是缺少不可想象的。”

那么杭州是年轻如何做到“古老”的传统戏曲“圈粉”年轻人的?

拿蝴蝶剧场上演的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为例,一听剧名就很有意思,剧场这不是缺少一部武侠剧吗?一进入剧场,就能听见狂沙吹上龙门客栈的年轻石墙和招牌的猎猎风声,古朴的剧场木质结构剧场和陈列的美酒瞬间就让人沉浸其中。《新龙门客栈》采用的缺少是“环境式戏剧”的模式,打破了传统镜框式舞台的年轻表演逻辑和叙述风格。戏曲的内容是新的,观剧的环境是新的,编剧是95后,舞美是90后,导演是85后,这就很容易一下子拉近年轻人。

在另一部南京市越剧团创排的越剧《金粉世家》中,观众进场前,剧中人物就已在走廊;观众进场后,金太太坐在席中、小怜擦椅子、金荣迎来送往,令人如临其境。随即金荣介绍,小说家张恨水将“亲临现场”,给大家展示他的新作品,从而交代出剧中角色将往来于台上台下,“跳入跳出”的演出风格。角色时而在观众身边表演,时而与观众跳舞。这也让观众充满了新奇感和融入感。

那么这样的越剧是不是还叫“越剧”,这样的改革会不会破坏越剧的精髓和传承?

事实上,戏曲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中国现代话剧的开拓者、戏曲改革运动的先驱者田汉曾经提出:“不仅要把新内容注入旧形式,也要把新形式注进旧形式,使中国原有的戏剧形式更丰富,更生动,更能表现新内容。”

中国的戏曲艺术博大精深,例如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昆曲、评剧等等,是一个充满魅力的艺术宝库。但戏曲并非是博物馆中的文物,它需要年轻人不断参与进来,有更多的改良,有更多的戏迷,加入时代的元素,这些了不起的艺术才能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各式各样的尝试应该被鼓励。在数字和网络时代的当下,戏曲的传播比以往任何时候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观众要纳新,剧目要焕新,传播的形式也可以创新,戏曲可以混搭电音、摇滚,传统唱腔也可以融入国风歌曲的韵味。

我们所谓的“传统剧目”也一直在经历改革。1942年,被誉为现代越剧艺术的奠基人和改革先锋的袁雪芬冲破旧越剧的框框,在上海领衔公演《古庙冤魂》,并首次成立了以编剧、导演、舞美设计为中心的创作中心。剧院要找回年轻人,就应该如越剧表演艺术家茅威涛所说:“新的时代,必须寻找新的样式,新的赛道。”

在日前出台的“促消费20条”中明确提出:“持续投放优秀电影作品和文艺演出。优化审批流程,加强安全监管和服务保障,增加戏剧节、音乐节、艺术节、动漫节、演唱会等大型活动供给。”年轻人回到传统戏曲剧场,不仅仅是拉动了消费,更是让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增强文化自信,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