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河南美】植树节!古今中外话植树

[探索] 时间:2024-05-03 22:32:1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181次

原标题:【“树”立河南美】植树节!树古今中外话植树

编者按:十年之计,立河莫如树木。南美今年的植树植树3月12日是我国第43个植树节。实施国土绿化,节古今中为“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外话河南定下了目标:五年增绿山川平原,树十年建成森林河南。立河绿水蓝天、南美美丽中国,植树植树这是节古今中全民的梦想。值此植树节到来之际,外话大河网推出特别策划——“树”立河南美!树

资料图片 航拍栾川拨云岭附近山区,立河一片苍翠(贺志泉/摄)

大河网记者 贺志泉

“白头种松桂,南美早晚见成林。”关于植树,一千多年前白居易的《种柳三咏》便展现了植树的乐趣。

虽然古代没有植树节,却依然不影响先人对植树的热情,“清明插柳”的习俗更是从古延续至今,“无心插柳柳成荫”即是对古代“插柳植树”的最好诠释。

历史上,最早在路旁植树的传统与北魏名将韦孝宽有关。当时,官道上每隔一定距离便在路边设置一个土台,作为标记,用以计算道路的里程,然而土台经风吹雨淋后,很容易坍塌,需要经常维修,费时费力。

韦孝宽做雍州刺史时,下令境内所有的土台一律改种槐树,如此,不仅解决了标记里程的问题,还能起到为往来行人遮风挡雨的作用,这无疑是造福桑梓、减轻百姓负担、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

时间到了民国,1915年,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规定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清明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春回大地,天清地明,气候转暖,万物复苏,正是春耕春种的最佳时机,故民谚常说:“种树造林,莫过清明。”

资料图片 焦作武陟黄河沿岸附近的防护林(贺志泉/ 摄)

值得一提的是,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意义并提倡植树造林的人。早在1893年的《上李鸿章书》中他便指出,“中国欲强,急兴农学,讲究树艺”;1924年,他在广州一次演讲中强调,我们防止水灾和旱灾的根本方法就是要不断植树造林,而且要造大规模的森林。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三周年,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仪式,并将其逝世的那天,即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1979年2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正式通过了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的决议。一些省市还根据本地的气候规律,规定了植树日、植树周、植树月。

1981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决议指出,凡是条件具备的地方,年满11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老弱病残者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义务植树3棵至5棵,或者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他绿化任务。

如今,植树造林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将一棵小小的树苗根植于土壤,是个人的一小步,也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大步,共同参与起来,让我们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好 。

国外植树趣事

坦桑尼亚

在坦桑尼亚的许多地方,有种风俗:家庭生了孩子,便把胎盘埋在门前土地里,并在那里种一棵树,期盼孩子像树一般茁壮成长。

德国

在波恩这座城市里,有一种风俗:热恋中的小伙子在每年的植树季要为自己心仪的女孩挑选一棵白桦幼苗并亲手栽种,既表达出对女孩的爱慕,又祝愿了两人的爱情蓬勃向上。

波兰

在波兰的一些地方规定:每个家庭添新丁,就要植树3株,并称之为“家庭树”。

印度尼西亚

在印尼的爪哇岛也有法令明文规定:第一次结婚要种2棵树,离婚要种5棵树,再婚则需要种3棵树,否则不可以登记结婚。

日本

在日本有项特殊规定:凡是私人增添一辆汽车,就要植1棵树。在鹿儿岛等一些地区也有新婚夫妇要植树的规定,在树旁立碑标上姓名和婚期,植后五十年才可砍伐。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