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崖新貌丨文昌茂园村:尚德孝道润民心

[焦点] 时间:2024-05-03 04:46:5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17次

原标题:琼崖新貌丨文昌茂园村:尚德孝道润民心

新海南客户端、琼崖南海网、新貌孝道心南国都市报4月18日消息(记者 吴岳文)文昌市公坡镇茂园村将传统文化、丨文传统美德化为自强的昌茂力量,齐心协力建设美丽乡村,园村如今茂园村这个红色村庄焕发出新生机。尚德

4月18日,润民记者走进茂园村,琼崖这里树木环抱、新貌孝道心绿意盎然,丨文宛如置身一个文化公园。昌茂“婶嫂井”、园村“孝子桥”、尚德“齐心坝”、润民“团结渠”……这些有着特殊意义名字的琼崖基础设施,是茂园村村民口口相传的美谈。

文昌市公坡镇茂园村。记者 吴岳文 摄

“‘婶嫂井’是我们茂园村‘孝文化’的典故之一。相传在很久以前,茂园村只有几户人家和一口老井,老井仅够勉强维持全村人生计。村民商议,在离老井不远处再挖一口井,但泉眼干涩,出水极少。大旱之年的某一天,村里有婶嫂二人一前一后来到井口为村里孤寡老人二婆挑水,两人在对话中无意间说道:‘要是海龙王开眼,把井灌满水就好喽’。婶嫂俩正侃着,突地,几乎同时惊叫了起来:‘水,水,有水了’。 以上虽为传说,但茂园村婶嫂和睦相处、孝敬老人的美名流传已久。”村民韩仲元对记者说。百年来,茂园村以“一家有难,全村帮忙”“济困扶危,人人担当”为祖训,形成了兄弟团结、婶嫂和睦、互帮互助、孝老爱亲、讲求信用的良好村规民风,流传着数以百计的孝道美德故事。

村里的“婶嫂井”。记者 吴岳文 摄

茂园村的“孝子桥”也有个故事,它是泰国华侨韩秋华1997年捐建的。当年,韩秋华之先祖母符氏,常回娘家照料患疾双亲,因符氏不谙水性,其子坚持每天背着母亲过河,留下一段佳话,后人韩秋华触景生情,筹建石桥一座。近年来,从茂园村走出去的华侨纷纷回乡投资、建设乡里。村里的华侨及外出人员捐款6万多元,建起一座“齐心坝”,解决村民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华侨和外出人员及村民为水北小学教育慈善会出资16万多元,为茂园村教育基金会捐款11万多元。

村中“孝子桥”。记者 吴岳文 摄

记者在村内走访发现好几户民房的大门上都挂着“敬老典范”“敬老之家”“孝第”等门匾,民房的墙壁上还挂着一些故事展板,解释门匾的由来。村民韩秀元家门口上方就挂了一块“敬老典范”门匾。村民介绍,韩秀元是家中长子,家中还有3个弟弟,均娶妻生子。多年来,四婶嫂之间和和睦睦、孝老爱亲,多年如一日精心照料年迈的母亲,而且对村中多位卧床不起的老人也同样照顾有周,成为村里的美谈。韩秀元的弟媳黄清告诉记者:“我们茂园村都有照顾老人的光荣传统,阿婆摔倒了之后,我们几婶嫂都过来互相照顾她,给她喂粥,守护着她,给她清理卫生。”

村里特色民居记者。吴岳文 摄

在茂园村,甚至还有“婶嫂”微信群,算是村里的“妇联”。韩朝元是村里的困难户,当儿子患上脑出血,急需巨额手术费时,韩仲元将一万元钱塞给他……随后在韩仲元的发动下,村民自愿捐款5万多元,帮助韩朝元一家渡过难关。

过去,文昌市部分乡村有个陋习,就是每当老人过世的时候,左邻右舍都躲得远远的,很是忌讳,茂园村也如此。但如今,在乡贤韩仲元的倡议下,茂园村大胆移风易俗,推行殡葬新风,展现“孝文化”,促进乡村文明发展。韩仲元介绍:“从2013年以来,我们村凡是有老人过世的,各家各户都出来帮忙,都出来送一程,各家各户都捐100块,来帮助他们解决这方面的困难。我们认为,这也是孝文化的一种体现。”

村民犁地。记者 吴岳文 摄

茂园村的孝道价值观,在岁月的长河中生生不息,这个人口不到200人的小村庄正谋划农旅融合发展。村民们不断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种植牧草养黑山羊等种养殖业,探索出一条产业致富、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如今,茂园村已成为海南省精神文明建设示范试点村、海南省三椰级美丽乡村、文昌市公坡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欢迎企业来我们村投资合作,促进乡村旅游。”韩仲元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吴岳文)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