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 >云南保山:沧桑巨变文沧村 正文

云南保山:沧桑巨变文沧村

[综合] 时间:2024-04-29 05:11:4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145次

  沐浴着春日暖阳,云南走进保山市昌宁县大田坝镇文沧村,保山记者深刻感受了精准扶贫给山区群众带来的沧桑村幸福生活:村里的葡萄园、柑橘园、巨变柠檬园生机盎然;依山而建的文沧民居白墙黛瓦,近五成农户住进了新房;村内的云南水泥路四通八达、蜿蜒平坦……

  坐落在澜沧江畔、保山大山深处的沧桑村文沧村,海拔在1100米至2360米之间,巨变呈立体气候。文沧“交通基本靠走,云南通讯基本靠吼”,保山这曾是沧桑村文沧村过去的真实写照。村里的巨变干部群众为了摆脱贫困奋斗了几十年,但直到2014年底,文沧全村675户2178人,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6750元,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95户1212人,贫困发生率高达44.63%。

  2015年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后,文沧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挂钩帮扶单位共青团云南省委和保山市人民医院的支持帮助下,锐意进取,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之路,2017年顺利实现脱贫出列。2019年底,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2万元,贫困发生率实现动态“清零”。

文沧村通了水泥路。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幸福来敲门

  2015年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挂钩单位对文沧村的帮扶,重点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改造路房水电等,以此敲开当地群众的脱贫致富之门。

  打通脱贫路。2014年以前,文沧村的道路大都是弹石路或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外面的人进不来,村里的农产品出不去。如今,全村13个村民小组,有12个村民小组的道路硬化实现了“组组通”,连田间路也平整了很多,村口的水泥路能直达镇里,村民再也不用担心种植的农特产品烂在地里了。目前,村里正加快实施农村公路硬化、水毁工程恢复等,推进“四好农村路”和“美丽公路”建设。

  引来幸福水。多年来,文沧村村民吃水主要靠几口古井,大部分人家挑一担水要走半小时以上的路,一到枯水季节,村民们还得到水井旁排队取水。“特别缺水的时候,老人小孩一起上,锅碗瓢盆摆井边。”村党总支书记肖文龙感慨万千。如今,通过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全村565户农户100%实现自来水管道入户。村民左云朝深有感触地说:“过去吃水靠人挑,煮饭都要省着用。现在自来水接到家,龙头一扭哗啦啦!”

  住上安全房。以前,村民住的大多是茅草房、土坯房,庭院高低不平。2014年全村调查时,还有76户农户住的是危房。这几年,村里结合小湾电站移民搬迁和村里居住点布局调整,对危旧房该改造的就地改造,该搬迁的实施易地搬迁,彻底圆了群众住“安全房”的梦。陈家寨村民小组村民罗开富靠外出务工挣的钱,2019年投资50万元新盖了200多平方米的新房,建起了太阳能洗澡间和卫生间,还添置了家具、电器,居住环境变美了。

  村庄展新颜。前些年,村民对生活垃圾丢弃,哪里顺手往哪扔,牲畜粪便随处可见,一下雨就污水横流。这几年,文沧村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立和完善卫生户评比奖励机制,农户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的氛围进一步形成,垃圾不落地,粪草不乱堆,车辆不乱停,村容村貌大变样。村里还积极推行“户分类、组收集、村清运”模式,逐步实现了农村垃圾就地减量、定点投放、收集清运。如今,村里干净了,太阳能路灯亮了,村口的小河清澈见底,道路两旁种植了三角梅、垂柳等,村民房前屋后没了垃圾堆,多了鲜花、蔬菜和果树,村庄越来越美了。

齐心合力修路。 

  抓产业就业扶贫,增收步子稳

  文沧村人过去穷,穷在只会“土里刨食”,主要靠种植水稻、包谷、烤烟等为生。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村里坚持做活土地文章,调整种植结构,发展务工经济,村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腰包逐渐鼓了起来。

  发展特色种植。近年来,文沧村在巩固好烤烟、香料烟、核桃、生猪、肉牛养殖等产业外,积极发展高原特色农业。2017年,由团省委牵头,引进宾川县华侨庄园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与文沧村合作,采取“村党(团)组织+合作社+龙头企业+贫困户”的模式,在村里建设121亩“阳光玫瑰”葡萄种植示范基地。同年7月,村里成立了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共有社员180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4户。基地全年用工达6000个,带动贫困户就业56人,增加群众务工收入近60万元,土地流转租金22.5万元,带动农家肥销售收入10万余元,村民实现了“一份土地三份收入”。

  “下一步,合作社股金分红后,将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团省委驻文沧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李建林表示。在葡萄种植示范基地务工的村民们都说,同样是种地,过去种的是温饱,现在种的是小康。

  近年来,在上级扶贫项目的支持下,村“两委”还积极引导村民,在低热片区发展柑橘、柠檬等400余亩,覆盖农户320户,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50户。目前,村里的柑橘已有200多亩投产,实现收入100多万元。3年前,张胜文一家来到位于澜沧江畔的德斯里村民小组,承包了40亩土地种植柑橘。“去冬今春,我家的柑橘收入20多万元。”张胜文说,他承包土地时,扶贫灌溉设施是产业项目投资建设的,种苗是由退耕还林政策补助的。

  发展务工经济。文沧村人均耕地不到1.3亩,劳动力一直比较富余。但受思想观念等因素影响,全村1200多个劳动力几乎都围着耕地打转转。近年来,村里按照“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在县、镇有关部门的组织下,开展了实用技能提升培训及创业培训,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培训全覆盖。有了技能,外出务工就有了信心。2019年,全村有400多人外出务工、创业就业,总收入近1000万元,带动人均增收4100元。“如今,务工经济成了村民最大的收入来源,部分技能强的村民外出一年收入超10万元。”肖文龙表示。

发展肉牛养殖致富。云南网记者 李秋明 摄 

  党建扶贫双推进,致富动力足

  过去,一些贫困户对通过自己奋斗过上好日子不敢想,更不敢干。这几年,文沧村经过换届选举,配强了村“两委”班子,形成了以村党总支为核心的村级治理体系。组织上为村里选派的第一书记,都是有农村工作经验的机关干部。村党总支健全工作制度,加强集体学习,组织外出观摩,坚持民主决策,现场解决问题,使一项项脱贫攻坚任务落地生根。

  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文沧村101名党员有的带头找致富门路,有的参与监督村务,有的联系引导群众,个个肩上有责任,人人身上有干劲。肖文龙说:“只有把心掏出来为群众做事,才能做好。”

  与村民们聊起现在的新生活,大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脱贫不忘总书记,致富感谢共产党”。质朴的话里,饱含对党的感激,充满对党组织的信任。脱贫攻坚不仅改善了乡村面貌,而且拉近了党群距离,密切了干群关系。

  成立于2017年10月17日的文沧村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是一支以农村团员青年、致富带头人、青年党员、在校青年教师为主的青年队伍。

  “目的是提高农村基层青年的思想认识,引导他们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李建林表示,通过打造这股青年力量,锻造了一支靠得住、留得下的工作队,这是将来村里发展的保障。

  “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到哪里去。”村团总支书记李丽梅说,这支队伍主要为群众提供政策宣传、便民利民、困难帮扶等,两年多来,已开展志愿服务12场300余人次。

  文沧村变美了,村民的日子变甜了,对今后的发展也有了更多的期待。大田坝镇党委书记罗佳来介绍,下一步,文沧村将继续以党建带团建,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依托美丽的澜沧江风光,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步伐,把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巩固好。

  文沧村人相信,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前方!

  云南网记者 李建国 杨艳鹏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