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坚守只为致富村民——乡村振兴帮扶路上“哥俩好”

[热点] 时间:2024-05-09 04:26:1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42次

原标题:6年坚守只为致富村民——乡村振兴帮扶路上“哥俩好”

夏洪涛、哥俩好顾文斌,年坚不是守只上亲哥俩,却是富村扶路真兄弟。

夏洪涛46岁、民乡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汉阳分局办公室副主任,村振顾文斌44岁、兴帮武汉市人社局汉阳社保处养老待遇科副科长。哥俩好两人结缘于2015年11月。年坚

这一年,守只上武汉打响脱贫攻坚战,富村扶路他俩被派驻斧头湖畔的民乡江夏区山坡街向阳二村扶贫帮困。

驻村帮扶干部,村振两年一轮换,兴帮但他俩一干就是哥俩好6年。

6年,72个月、2000多个日夜,两人同住一间屋、同吃一锅饭,结下兄弟般情谊。

6年,三个任期、历经三任队长,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两人无缝对接,演绎帮扶路上“哥俩好”。

6年,收获脱贫攻坚战果,也收获个人成长。工作队、个人连续6年被考评为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6年,不是终点。2021年11月,两人又接续开启第4个任期。

“单位希望留,村里也需要,就留下了,没想太多。”两人共同的心声,朴实、真诚。

“选择坚守,就要吃得了苦”

向阳二村,建档立卡贫困村。全村332户、1220人,但常住只有117户、247人。

村民大都没有稳定收入来源,靠种口粮田维持生活。村集体收入基本为零。是个空壳村。

建档立卡贫困户50户、116人,接近常住人口的一半。其中,因病因残致贫39户、75人。脱贫难度大。

向阳二村驻村工作队,由汉阳区教育局牵头。尽管有思想准备,但村情仍超出工作队的想象。

夏洪涛第一次进村,是与单位负责人一起打前站。6年后回忆,他还清晰记得,单位负责人在察看村委会及工作队宿舍后神色的凝重。

向阳二村村委会,几间简陋、破旧的平房。工作队员宿舍,是时任村支书腾出的办公室——

这是村里最好的房间了。房间被分隔成两半,狭小、昏暗、潮湿;一个窗户小小的,空气不对流。唯一的现代感,是有一个老旧空调,打开了它,其它电器就要统统关停。

村委会没有厕所,方便要到远处的旱厕。解决洗漱问题,临时将房外山坡挖去一角,搭了个简易小屋。

在这逼仄的房间里,工作队3人一挤就是4年。2019年10月,村委会搬到原河垴乡财政所办公楼,他们的住宿条件才有所改善。

夏洪涛是吃过苦的,部队转业前曾驻守艰苦边远海岛13年。他没想到,在大武汉的周边,还有这么艰苦的乡村:夏天闷热潮湿,蚊虫跳蚤叮咬,皮肤常常被咬得红肿;时常停电,用水不洁净,多次感染结膜炎。

没有食堂,他们从家里带来锅灶,一个洗菜、一个炒菜、一个洗碗,三人分工协作。

2016年盛夏,斧头湖涨大水。晚上巡堤查险回来,一身臭汗,停水又没电,酷热难耐,难以入睡,他们就一人搞一小瓶二锅头,迷迷糊糊躺在床上,趁着酒劲儿入睡。

2018年5月的一个雨夜,走访贫困户回到宿舍,一条一米多长的剧毒银环蛇,盘在顾文斌的床头,吓得他一声惊叫。电话报警,山坡街派出所两位民警前来将蛇“捉拿归案”,放归山林。至今,顾文斌想起此事,还有些后怕。他的手机里,仍保存着“捉”蛇的视频,但一直没敢给家人看。

吃苦不言苦。已经适应农村生活的顾文斌说:“驻村帮扶,免不了要吃苦。选择坚守,就要吃得了苦。”

“用真心、动真情、做实事,村民就会认可你”

向阳二村地处偏远,村组相距较远,村民居住分散。入户走访、访贫问苦,是驻村的常态化工作。6年多来,夏洪涛、顾文斌记不清用双脚把全村丈量过多少遍,村里每一个农户的家庭情况,他俩都了然于心。

夏洪涛对口帮扶对象小高,患有精神病。小高并不居住在村里,而是在纸坊由其哥哥高军监护。

高军在外做工,工地在哪儿,就把弟弟带在哪里。好不容易联系到高军,因为对工作队缺乏了解信任,也觉得弟弟得的病有点丢人,他很排斥夏洪涛。

一次电话交流,夏洪涛得知小高发病住院。他带上水果、营养品,与村干部一起赶到医院探望。

这是第一次有人看望有精神病的弟弟。夏洪涛的真情关心打动了高军。他说:“弟弟得病后,连亲戚们都躲得远远的,没想到工作队干部会主动关心。”

此后,高军配合夏洪涛,为小高做了鉴定,办了低保和重症门诊补助,每年可报销门诊费用5000元,大大减轻了高军的负担。

贫困户夏民政,曾是村里的能人。早在2000年,他就在城里开了公司。后因经营不善,他卖掉房子车子,孑然一身回到了村里。

事业失败,妻子跟他离了婚,母亲又得了癌症,自己也因病摘除了一个肾。遭受一连串打击,夏民政一蹶不振。

顾文斌对口帮扶夏民政,鼓励他只要有勇气,就一定能重新站起来,但他破罐子破摔,闭门不出,生活过不去了,就打电话给顾文斌,要他“送点米和油来”。

顾文斌并不气恼,也不气馁。一边给夏民政落实帮扶政策,一边不厌其烦地做工作。真情的关心,让夏民政重新振作,走出家门跟父亲走村串街收废品。2018年,他家成功脱贫。

2020年,村里建设肉牛养殖场,需要迁走夏民政等村民家的祖坟。顾文斌找夏民政一说,他便满口答应:“老顾,你说了算。”

以前满身负能量的夏民政带了头,其他村民的工作也就好做了。工作队原来担心的迁坟难题,很快迎刃而解。

养殖场建成投产,吸纳夏民政开冷藏运输车,月收入5000元。如今,夏民政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夏洪涛、顾文斌深有感触地说:“驻村帮扶,用真心、动真情、做实事,村民就会认可你。”

2018年,一个冬日的傍晚,为落实贫困户补助政策,顾文斌到高国财、高大华家登记银行卡号。两家是邻居,居住的老屋高湾,步行到村委会要40分钟。

高国财的儿子、媳妇智障,两个孙子学习非常好。顾文斌对这个特殊家庭关注甚多。

登记完卡号,坐下来拉家常,不知不觉到了晚上8点多。临走,高国财、高大华执意相送。虽再三推辞,两位老人仍坚持要送。

夜黑路窄,风寒刺骨。那一路,坐着高大华开的农用三轮车,高国财相伴在侧。顾文斌说,两位老人,一个70多、一个80多,他的心窝暖暖的。

担心老人回去的安全,顾文斌到后,又开着车、打着近灯,慢慢地跟在三轮车后,直到他们安全进了家门。

“村民的认可,是我俩坚守的动力。”顾文斌动情地说,这个冬日寒夜相送的场景,永远雕刻在记忆中了。

“致富村民,蹚出产业发展‘牛路子’”

2018年底,向阳二村脱贫摘帽。驻村帮扶工作重心,转向防返贫、助致富、促振兴。

乡村能致富、要振兴,产业是基础。夏洪涛、顾文斌说,向阳二村虽已脱贫,但村集体经济仍然薄弱,发展产业是工作队持续攻坚的目标。

2019年底,湖北楚牛农牧业科技公司准备选址,在江夏区建设肉牛养殖场。消息传出,众村争抢,各显神通。

向阳二村也迅即行动,积极争取山坡街支持。在时任队长、驻村第一书记带领下,夏洪涛、顾文斌配合村两委,详细分析村里优势,快速拿出项目落地规划;说服村两委,无偿提供老村委会作项目办公场所。

向阳二村的诚意和优势,最终打动了楚牛公司。公司负责人说,他们看中向阳二村,主要是村里干群关系融洽,发展环境良好。

这正是工作队一直努力在做的基础性工作。如今,干群关系的改变,带来产业发展的机遇。夏洪涛、顾文斌十分欣慰。

2020年12月,养殖场正式投产。目前,养殖场已出栏了第一批肉牛,存栏还有240头。4月22日,养殖场又来了一批新牛,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随夏洪涛、顾文斌,走进养殖场。

时值中午时分,牛圈里喂过食的牛儿,或卧、或立,悠闲轻松。“养殖肉牛是来自瑞士的西门塔尔牛与本地黄牛的杂交新品种,肉质鲜美、营养丰富,长到1600斤左右出栏,一头可卖3万元。”说起养牛,夏洪涛、顾文斌如数家珍。

他俩介绍,肉牛养殖场占地65亩,全部量产后,养殖规模可达1500头。以养殖为核心,村里正在探索种养结合的产业发展“牛路子”:种植玉米、巨菌草等养牛;牛粪生成有机肥,用于种植水稻、玉米,形成养殖-有机肥-农田种植的生态循环。

巨菌草是养牛的优质饲料,一次种植、多年收割。去年,村里已经试种了一批,今年将扩大种植规模。

记者看到,在肉牛养殖场周边低丘岗地,正在建设高标准耕地。这是区里规划的建设项目,建成后将种上玉米等旱地作物,有效解决养殖饲料问题。

向阳二村新任工作队长、第一书记喻敬杰说,前几届工作队为村里蹚出了产业发展的“牛路子”,本届工作队将力争让“牛路子”拓展延伸,取得实效,助力乡村振兴。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先宏 通讯员 林建武 张璐)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