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中的大熊猫”享特殊保护我国产粮第一大省黑龙江加大力度保护黑土地

[探索] 时间:2024-05-06 15:44:5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139次

原标题:“耕地中的耕地国产大熊猫”享特殊保护我国产粮第一大省黑龙江加大力度保护黑土地

“耕地中的大熊猫”享特殊保护我国产粮第一大省黑龙江加大力度保护黑土地

( 2021-06-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深读

新华社记者王建、王君宝

走进黑龙江省海伦市自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大熊大省大力度保玉米田,脚往垄沟上轻轻一踩,猫享黑土地上就留下了深深的特殊土地脚印。合作社理事长付正武随手抓起一把黑土攥成团,保护手一松,粮第松软的黑龙护黑黑土又洒落一地。

“什么是江加好土?这就是好土:下雨后垄沟里一般看不到水,土质还特别蓬松,耕地国产抗旱保墒能力强。大熊大省大力度保”付正武说。猫享

黑土地,特殊土地是保护指拥有黑色或暗黑色腐殖质表土层的土地,性状好、粮第肥力高、黑龙护黑适宜耕种,被称为“耕地中的大熊猫”。而在中国农民的口中,常用“一两黑土二两油”来形容黑土地的肥沃。

世界上共有三大黑土区,中国的东北平原就是其中之一。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和县域耕地质量调查评价成果显示,中国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面积约2.78亿亩,其中黑龙江省占到56.1%、约1.56亿亩。

东北是中国重要的粮仓。但多年来,受不合理耕作方式等因素影响,中国东北部分地区黑土长期裸露、风蚀水蚀加剧、生态功能退化——黑土变“瘦”了、变“薄”了、变“硬”了,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形成挑战。

付正武脚下的黑土地,正位于中国东北松辽流域寒地黑土核心区。2018年,海伦市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整建制推进试点县,实施面积50万亩。

黑土的形成周期十分漫长,1厘米厚的黑土层至少需要400年的积累沉淀。通过不断实践,黑龙江省探索形成了以秸秆翻埋还田和覆盖免耕播种为主的黑土地保护利用模式。

海伦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姚宏伟介绍,秸秆翻埋还田的目的是为了提升黑土有机质含量,相当于给黑土“喂养”,增施一些营养物质;覆盖免耕播种的目的是对田地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残茬等覆盖地表,保水、保土、提高土壤肥力。

在保护区内,还引进了有机肥培肥、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姚宏伟说,这些技术都先示范再推广,“与常规耕作方式相比,玉米亩均增产50公斤,大豆亩均增产22.2公斤,水稻亩均增产40公斤。达到了保护黑土地、减肥增产的效果”。

但是,黑土地保护利用工作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民过去几十年的耕作习惯,刚开始推广时,并没有那么容易。

“我们心慌啊,一点闪失就得搭上一年的收成。”黑龙江省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德山回忆,第一年进行项目试点时,农民们怕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导致减产,都很犹豫。

为此,桦川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杨忠生没少当着农民面做“担保”。赵德山说,到了第二年,大家就认识到了黑土地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性,“明显的变化就是土变松软了,以前用脚使劲踩都踩不下去”。

赵德山感觉,保护后,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了,种出的水稻口感更好、更绿色健康。“我做过对比,隔着一条道,进行黑土地保护利用的地块和没参与的,粮食产量和品质明显不一样。”

“去年,水稻卖到了8元多一斤。黑土地保护利用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赵德山对黑土地越来越细心,“对黑土地就得像养小孩一样,要用心去呵护。”

在第31个全国土地日到来之际,记者从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获悉,“十三五”时期,黑龙江省累计落实黑土地保护示范区面积1000万亩,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比2015年提高3.6%,耕地质量平均提高0.54个等级,耕地轮作休耕试点面积累计达4050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1.48%。

去年3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提出,中央财政通过现有渠道积极支持东北地区保护性耕作发展,力争到2025年,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到1.4亿亩。(王建 王君宝)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