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抗疫精神的湖北诠释】挺身而出的战士本色

[时尚] 时间:2024-04-27 16:52:4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46次

原标题:【伟大抗疫精神的抗疫湖北诠释】挺身而出的战士本色

“舍生忘死,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精神顽强意志。”

“中华民族能够经历无数灾厄仍不断发展壮大,北诠本色从来都不是释挺身因为有救世主,而是战士因为在大灾大难前有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挺身而出、慷慨前行!抗疫”

——9月8日,精神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北诠本色讲话

4月14日,武汉雷神山医院走廊“战疫必胜”的释挺身壁画。(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

2月14日,战士武汉市武昌区百瑞景社区,抗疫社区工作者为居民送菜送药。精神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蔡俊 摄)

2月25日清晨,北诠本色民警张锦星(右)、释挺身刘晨(左)回头向同事敬礼。战士出生于1998年的张锦星是武汉所有方舱医院警务室里最年轻的女民警。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4月13日上午,武汉市长江新城康复驿站,一名安保人员最后坚守岗位。当日,最后7位康复隔离人员结束隔离观察,该驿站随后宣布关闭。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邓伟 王馨

危急时刻,他们挺身而出——“穿上防护服,我就是战士!”

1月23日,武汉开始抢建火神山医院。

新冠肺炎病毒带来的未知恐惧,弥漫在城市上空。但各路人员临危不惧,从四方八方向知音湖畔汇聚。

个体户陈昌志听说工地缺机械,二话不说把自家挖掘机开来,还自掏腰包雇了一名驾驶员,两个人连轴转、换着开。

“自发自愿,不计回报。”陈昌志说,这种时候,还谈什么条件?

38岁的推土机司机刘健,一连20多个小时没合眼。临行前,他告诉老婆孩子,特殊时期,只能舍小家顾大家,等医院建好再回家过年。

“一松劲就怕耽误事,得绷紧了弦抓紧干。”运砂车司机张磊说,“只要武汉需要,我们可以一刻不停!”

从1月23日到2月2日,4000余名工人奋不顾身,夜以继日,仅用10天便让一座建筑面积3.39万平方米的医院拔地而起,令世界惊叹。

“穿上防护服,我就是战士!”

2月初,当武汉市青山区钢花小学音乐老师华雨辰说出这句话时,她身上穿了一周的防护服已被磨破了好几个洞。

疫情期间,这名“90后”女孩,当过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的驾驶员,当过运送救援物资的搬运工,当过值守路口的体温检测员,还走进青山区“方舱医院”当过播音员。

“我不是医生,不能冲在救死扶伤的一线,也没有资源,为抗击疫情捐款捐物,但作为一名武汉的年轻人,特别想站出来尽一点自己的力量。”华雨辰说。

“这样的订单,我必须送!”

快递小哥吴辉,被疫情滞留在汉,没能回老家过年。当他看到网上一张医护人员吃泡面的照片,心里堵得慌,就决定做点什么。

“要是能多接几单医院订单,让医护人员吃上热乎乎的饭菜就好了。”大年初一,他骑车出门接单,第一单就送到中南医院呼吸内科。

这份订单的备注里这样写着:“妈妈做的饭,给爸爸送去,我爸爸是前线医生,谢谢小哥了。”

交出快递的那一刻,吴辉眼眶泛红。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如今的武汉,恢复了往日的车水马龙。

我们不会忘记,在那些最艰难的时刻,挺身而出、义无反顾的一群群平凡人。

关键时刻,他们冲锋在前——“如果必须要有一个人倒下,那只能是我!”

“家攀,要不别去了,太危险。再说你走了,你老婆怎么办?”

1月22日晚,面对家人的劝阻,武汉市黄陂区横店街道民兵连长王家攀没有犹豫,连夜前往封控卡口。

“我是民兵连长,关键时候怎能不冲锋在前?”王家攀说,“疫情不退我不退!”

王秋兰,黄石市下陆区城维公司一名普通环卫工人。

面对辖区医院、酒店等存在较大感染风险的地方,她从不退缩,每天辗转清运垃圾几十趟。

“越是在关键时候,越要豁得出去!”王秋兰语气坚定。

疫情之中,中老年人是高危人群。在武汉市江汉区唐家墩街西桥社区,年过六旬的社区书记董守芝却像年轻人一样,楼道消杀、入户排查、上门送菜,样样抢着干。

听说居民周汉胜的母亲患有高血压,家中储备的降压药吃完了,她便从自己每天服用的降压药里,匀了一些出来,给周汉胜家“救急”。

“你把药给我们,你自己怎么办?”周汉胜不肯接。

“没事,我症状轻,医生说药量可以减半,我自己省着用。”董守芝回答。

24名社区干部,加上50多名下沉干部和党员志愿者,承担着16000多人的柴米油盐和日常管控,任务繁重。

董守芝常常提醒同事们:“我们是社区干部,再难也要顶上去!只要还在岗位,肩上的担子就只能加,不能减。”

何止一个董守芝!

24岁的武汉市公安局硚口区分局民警易鑫,将一名新冠肺炎患者从六楼背到一楼。途中,患者突然大口呕吐,呕吐物落满他的后背。

面对巨大的感染风险,易鑫没有迟疑,坚持开车将患者送到医院。

“你们都不用去,我去!”武汉市武昌区徐家棚街水岸星城社区发现第一例密切接触人员时,谁配合医生、民警上门工作?

33岁的社区党委书记彭婧对社区工作人员大声说:“我也怕感染,但再怕也不能退缩。如果必须要有一个人倒下,那只能是我!”

生死时刻,他们不怕牺牲——“我年轻,让我来!”

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自己却错过救治。

他是刘智明。

2020年2月18日上午,担任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的他,走了。

生命的最后时刻,病床上,他依然在打电话、回微信,操心工作。

生死一线间,他还在反复强调,“不要给我插管!”只因,医院的ICU病房不是负压病房,医生插管治疗容易形成气溶胶,有传染风险。

“明明自己都病得那么重,他想到的还是我们。”刘智明的同事含泪说。

改造病区、腾挪病房、运送病人、调配人员、解决物资……面对疫情,刘智明一刻未停歇,无暇关心自己的身体,用生命完成最后的坚守。

他,永远无法向妻子兑现婚礼承诺。

他是彭银华。

1月21日,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为新冠肺炎隔离病区,60名患者入住,“准新郎”彭银华的工作量猛增。

他一个电话,推迟婚期,主动请战。

“我年轻,让我来!”彭银华像上了发条,抢着干、拼命干。即便确诊新冠肺炎后,仍放心不下工作,申请继续上班,照顾隔离病患。

他向党组织递交申请:我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希望自己早点好起来,继续和同事们一起战斗。

遗憾的是,病情恶化,2月20日,彭银华没能挺过去。带着救死扶伤的初心,他在抗疫最前线交出了自己29年的人生答卷。

她,牺牲在救治岗位,留下幼小的孩子。

1月15日,一名70多岁的老人病情突然加重,CT显示肺部出现异常。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江北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医师夏思思刚下夜班,接到任务便折回医院参与救治。

1月19日,夏思思突然发起高烧,在协和江北医院接受隔离、治疗。2月7日凌晨,她病情恶化,转至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治疗。2月23日清晨,不幸去世。

夏思思再也看不到她牵挂的病人,再也听不到孩子喊“妈妈”,只留下了亲人的思念。

白衣为甲,逆行出征。

一位白衣天使倒下去,百万钢铁战士冲上来。

刘智明、彭银华、夏思思,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争分夺秒、舍生忘死、连续作战,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

在他们身后,还有千千万万的勇士,前仆后继。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